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F-IMRT)的近期疗效和早期临床反应。  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使用HT(HT组)和FF-IMRT(FF-IMRT组)进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24例, 每组12例, 术后病理分期0~ⅡB期, 全乳放疗剂量46~50 Gy/23~25次。其中接受化疗者11例(45.8%), 接受内分泌治疗者18例(75%)。对两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评估, 对放疗毒性反应及美容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与FF-IMRT组相比, HT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105%、PTV110%高剂量区减少(P=0.000, P=0.023), 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改善(P=0.003, P=0.002)。患侧肺的V5、V20、Dmean(P=0.002, P=0.001, P=0.000), 双肺的V5、V20、Dmean(P=0.010, P=0.002, P=0.009)及心脏的V5、V20(P=0.033, P=0.030)等受量降低。HT组出现Ⅰ、Ⅱ级放射性皮炎者分别有10例(83.3%)、2例(16.7%), FF-IMRT组出现Ⅰ、Ⅱ级放射性皮炎者分别有11例(91.7%)、1例(8.3%);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放射性肺炎。HT组患者美容效果为满意者12例(100%), FF-IMRT组美容效果为满意者11例(91.7%)。两组患者的近期不良反应和美容效果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HT与FF-IMRT技术进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 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长期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2.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合并症,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骨髓抑制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放射治疗是控制骨转移、减轻疼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主要介绍放射治疗的原理,对放疗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进行评价,并介绍了适形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新技术在治疗骨转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治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和螺旋断层治疗(H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患者,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HT计划。配对t检验两种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及照射时间差异。结果 与FF-IMRT计划相比,HT计划的100%PTV覆盖度增加(P=0.000),105%PTV覆盖度降低(P=0.000),平均剂量(Dmean)降低(P=0.002),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增加(P=0.001、0.023)。HT计划的患侧肺剂量体积V5、V10、V20、V30、V40、Dmean分别降低28%、30%、35%、46%、61%、32%(P=0.000),双肺的分别降低30%、28%、34%、46%、62%、26%(P=0.000),心脏的和最大剂量(Dmax)分别降低57%、59%、71%、82%、91%、45%和12%(P=0.000~0.002),健侧乳腺Dmean、Dmax分别增加0.9、3.0 Gy (P=0.000、0.000),健侧肺的分别增加0.42、2.70 Gy (P=0.000、0.000)。HT计划照射时间明显高于FF-IMRT计划(11.98 min:5.96 min,P=0.000)。结论 左侧如乳腺癌H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均优于FF-IMRT计划,危及器官可获得等同于或优于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可作为新照射方式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2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99—2012年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65例。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85.3%(226例)。根据FIGO2009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放疗方式包括盆腔外照射35例(13.2%)、单纯阴道内照射107例(40.4%)和内外照射联合治疗123例(46.4%)。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85.7%。5年OS、PFS、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8%、89.7%、4.5%、6.4%。发生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者仅1例(0.4%),3、4级骨髓抑制者分别为4例(1.5%)、1例(0.4%),1例(0.4%)出现3级慢性肠炎。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和PFS的预后因素(P=0.041、0.001),放疗前贫血是影响OS的因素(P=0.048)。 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的Ⅰ期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放疗前贫血和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通道和六通道柱状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评估三维近距离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早期子宫内膜癌10例,分别置入六通道和单通道柱状施源器,CT模拟定位扫描后做治疗计划。CTV定义为阴道上段3 cm,黏膜下5 mm区域,处方剂量为5 Gy/次,共6次。分别制定不同施源器2D和3D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施源器2D与3D计划CTV和OAR的剂量。结果 两种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均能很好满足CTV剂量要求。使用单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 cm3、D1.0 cm3、D2.0 cm3约18.2%、12.4%和10.7%。使用六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 cm3、D1.0 cm3、D2.0 cm3和Dmean约36.6%、24.8%、20.4%和6.1%,并降低了膀胱和尿道Dmean。与单通道施源器3D计划相比,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膀胱和小肠的照射剂量。结论 使用单通道或六通道柱状施源器进行阴道内照射时,2D和3D治疗计划均取得了很好的靶区剂量分布。3D治疗计划与2D治疗计划相比,能降低以直肠为主的OAR受量,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COVID-19疫情期间 101例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5.8%和27.7%,其中12.9%的患者同时患有焦虑和抑郁。焦虑总分平均值为49.4分(25~76分),抑郁总分平均值为46.4分(25~83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年龄是影响焦虑的因素,居住在城市者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疫情因素会使上述情况加重,应关注上述患者心理健康,积极疏导,减轻疫情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经验。  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33例、多发脑转移癌23例、生殖细胞瘤15例、乳腺癌24例、胰腺癌19例及侵袭性垂体瘤19例, 总结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相较于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的优势。  结果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对于多种肿瘤在靶区均匀性及适形度、剂量分级给予、危及器官受量、射野衔接方面较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具有优势。靶区内无低于处方剂量95%及高于处方剂量105%的区域, 80%处方剂量等剂量曲线能够与靶区高度适形; 靶区内根据临床需要能够实现3~5个不同剂量级别同步给予; 危及器官受量较传统调强放疗下降10%~20%;无需射野衔接, 克服了传统放疗射野衔接时出现的冷区/热区问题。  结论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在治疗复杂靶区、超长靶区、瘤区同步加量及重要危及器官保护等方面具有比传统加速器明显的放射物理学优势, 并可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螺旋断层调强放疗针对不同病种的临床优势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图像引导在宫颈癌腔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4月至8月间本科收治的所有需用Fletcher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92例, 首次腔内放疗施源器置入术后, 治疗计划设计前行CT扫描。三维方向测量CT图像中宫腔管长度及宫体倾角, 记录子宫穿孔及其他施源器位置不佳病例并归类分析。  结果  92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子宫穿孔, 发生率为3.3%, 均为无症状性, 为所有患者中子宫后倾角度最大的3例。其他施源器位置不佳患者26例(28.3%), 其中宫腔管距宫底距离过近且邻近小肠者13例, 宫腔管位置偏离宫腔中心未达穿孔者9例, 宫腔管距离宫底过远者4例。发现施源器位置得当, 但宫体小且被乙状结肠包绕距离过近者1例。  结论  将CT模拟影像引入二维腔内放疗定位能及时发现子宫穿孔及其他施源器位置不佳情况, 据此调整二维腔内放疗计划并指导下次施源器置入角度, 方便快捷,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医用加速器的高精度科研辐照平台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  针对科研常用的细胞培养皿设计并制作模体; 针对模体设置加速器参数, 搭建辐照平台; 对该平台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均匀性、安全性等参数进行测量及评价。  结果  本平台在剂量率为600 MU/min时, 处方剂量在0.5~20 Gy之间, 平均剂量偏差在2%以内; 处方剂量在50 Gy水平, 平均剂量偏差为3%~5%。在处方剂量为2 Gy, 剂量率分别为100、200、300、600、1000 MU/min水平时, 辐射场平均剂量偏差在2%以内。在处方剂量为2 Gy、剂量率为600 MU/min水平时, 同一培养皿内最大剂量点与最小剂量点剂量差值为0.05 Gy; 中央培养皿、侧边培养皿及边角培养皿辐射场实际剂量为(2.005±0.012)、(2.002±0.006)、(2.006±0.012)Gy。本平台在正常操作时, 操作室受照剂量接近自然本底剂量; 非正常操作时, 在处方剂量为10 Gy、剂量率为600 MU/min的情况下工作, 距模体10、20、30、50、100、200 cm位置及加速器迷路内的辐照剂量分别为(0.055±0.002)、(0.032±0.002)、(0.023±0.002)、(0.016±0.001)、(0.006±0.001)、(0.004±0.001)、(0.002±0.001)Gy。  结论  该平台具有高剂量精度、高辐射场均匀性、剂量率灵活可调的特点, 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科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复苏过程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84例,男63例,女21例,烧伤总面积为30%~91%(48%±10.2%)TBSA,Ⅲ度面积为15%~45%(26%±10%)TBSA。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烧伤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疗程均为7 d。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BMI、FINS、HOMA-IR、TNF-α、IL-6水平均下降(P<0.05),SFRP5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3 d,两组Cr水平、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不仅可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还通过影响IL-6、TNF-α、SFRP5等脂肪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