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carbon nanoparticles,CN)作为淋巴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行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CN分为注射CN 组(CN组,n=26)和未注射CN组(手术组,n=29)。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及低钙血症发生。CN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略高于手术组(P=0.243)。CN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5% vs 7.9%,P=0.025);血清钙水平高于手术组(P=0.020),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5% vs 34.5%,P=0.046);CN组和手术组淋巴结清扫平均数分别为(4.85±2.95)枚和(3.24±1.8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分别为47枚(35.7%)和23(24.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C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可使甲状腺和中央淋巴结黑染,迅速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有效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PD52L2(TPD5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公开数据,评估TPD52L2在HCC中的作用。采用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TPD52L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期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调控通路。结果:HCC组织中TPD52L2的高表达与高分期、高分级、T分期及致癌因素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PD52L2高表达的HCC患者预后比低表达的差(P=0.002)。单因素分析提示,TPD52L2高表达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OS)显著相关(HR:1.04,95%CI:1.02~1.0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PD52L2表达和伴瘤生存是OS的两个独立预后因子。GSEA预测出剪接体通路、嘧啶代谢、RNA降解、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和凋亡通路在TPD52L2高表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TPD52L2可能是HCC不良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剪接体通路、嘧啶代谢、RNA降解可能是HCC中TPD52L2调控的关键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皮肤表面缝合器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16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6例为使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关闭切口;对照组78例,使用3-0慕丝线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术后7~9天拆线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3例,占3.5%(3/86),对照组感染10例,占12.8%(10/78),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皮肤表面缝合器能显著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 HPT)采用全甲状旁腺切除术联合自体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甲状旁腺切除前后临床症状及甲状旁腺激素(i PTH)、游离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ALP)等变化。结果术后半年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骨痛和皮肤瘙痒等完全消失。术后i PTH、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29例(87.9%)患者出现低钙血症。与术前相比,ALP在术后1周内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在随访过程中发现,i PTH、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术前PTH水平与术前ALP呈正相关(r=0.984,P=0.000)。结论全甲状旁腺切除术联合自体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继发s HPT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7(IL-27)和临床病理因素对肝癌微波消融后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微波消融治疗的10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样品,其中男性80例,女性22例,年龄(58.7±11.4)岁,年龄范围24~83岁。观察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肝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边界、肿瘤类型、肿瘤血流灌注程度、肝脏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及外周血IL-27浓度与肿瘤局部进展的关系。使用ELISA检测外周血IL-27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得出IL-27水平的最佳界值498.45 pg/L。以最佳界值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IL-27组61例(>498.45 pg/L)和低IL-27组(≤498.45 pg/L)41例,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多变量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所有患者局部肿瘤进展率为35.3%(36/102),102例患者的IL-27值范围为34.92~1014.87 pg/L,根据2年无瘤生存作为终点绘制IL-27值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4(P=0.017)。当IL-27值为498.45 pg/L时,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682,特异度为0.556;所有患者2年无瘤生存率为64.2%。高IL-27组和低IL-27组患者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和50.5%,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高IL-27组患者预后优于低IL-27组的患者(χ^2=5.991,P=0.014)。单因素分析肿瘤局部进展与肿瘤直径>3 cm(χ^2=7.170,P=0.007)、肿瘤邻近大血管(χ^2=9.301,P=0.002)和肿瘤血流灌注程度高(χ^2=5.599,P=0.018)、IL-27低水平(χ^2=5.460,P=0.019)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肿瘤直径>3 cm、肿瘤邻近大血管、IL-27低水平、肿瘤直径≥3 cm及肿瘤邻近大血管是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27水平、肿瘤直径≥3 cm及肿瘤邻近大血管是肝癌经微波消融治疗后发生局部肿瘤进展预测因素,IL-27水平低的患者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20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予25%硫酸镁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8d;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期间,每天利用T管测定胆道压力,记录24-h胆汁引流量。结果术后第4-8天,实验组静脉输液后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且24-h胆汁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取石术患者术后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胆管压力,减少胆汁引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甲状腺术后出现体位综合征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复方甘露醇组、天麻素组,每组30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100%,复方甘露醇组72%,天麻素组76%;复方甘露醇组与天麻素组在起效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与复方甘露醇组和天麻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较单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ΔBMI)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就诊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化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计算ΔBMI,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测量ΔBMI的截断值并得出诊断精度。结果与化疗前比较, 化疗后的BMI、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的均值均升高, 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降低, 其中BMI化疗前后[(22.30±1.88)kg/m2比(23.59±2.32)kg/m2]及LVEF化疗前后[(63.69±4.69)%比(59.08±4.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4.98, 均P<0.05)。ΔBMI范围为0~41.3%, LVEF的变化(ΔLVEF)范围为0~15.9%。ΔLVEF与ΔBMI存在显著相关性(r=0.709, P<0.001)。心...  相似文献   
10.
<正>结肠造瘘术后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是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在2008年6月~2014年6月间共出现结肠造口术后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的6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2.5±4.1)岁,择期手术4例,伴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2例,均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低位直肠癌4例,乙状结肠下段癌和中段癌各1例,6例均在行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出现造瘘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