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从一九九一年七月至今,对恶性梗黄病人创用了改良Roux—en—y减黄术治疗,经观察及随访证明,该术式除具有良好的减黄效果外,还有肯定的防止胆道逆行感染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型肝癌也称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误诊率较高.该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治疗也与肝细胞型肝癌不尽相同[1].降低术前误诊率、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对术前误诊的29例患者分析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就诊时肿瘤已明显增大,且多有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和转移,故手术切除率较低,约为5%-10%。我院8年来手术切除105例胰体尾癌,积累了一些诊治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获得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3例,1例术后20d随访,余6例术后随访6~8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是重要的诊断方法。SPT的恶性程度较低,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6岁,于2008年2月因发现脾占位一年为主诉入院,查体扪及左上腹肿物,约5cm×4cm,无压痛,活动可.既往史:17年前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乙型肝炎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彩超显示:肝内多个高回声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肿物1周入院.既往有双下肢浮肿、高血压史1年余,最高血压185/110 mm Hg,自服心痛定控制效果不佳,入院时血压波动在130~170/80~103 mm Hg,体检除双下肢轻度浮肿外,未见异常阳性体征.血糖5.14 mmol/L.彩超:左上腹相当于胰尾外上方见范围约6.5 cm×5.2 cm×4.4 cm不均质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胰尾占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保守治疗的观察组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止血效果、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KPS评分、MUNSH评分、ESCA评分、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下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24 h无效的情况下,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克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1例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倒)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服金克槐耳颗粒,20g/次,3次/日,与射频治疗同步,共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骨髓抑制程度和瘤体坏死程度.结果:生存质量提高率:治疗组80.6%(25/31),对照组16.7%(5/30),P<0.05;粒细胞2.0×10'9/L;治疗组22.6%(7/30),对照组53.3%(16/30),P<0.05;瘤体完全坏死率:治疗组80.6%(25/31),对照组50%(15/30),P<0.05.结论:金克槐耳颗粒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及促进了瘤体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9.
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80例大肠癌存档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 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nm23-H1蛋白表达阴性126例中75例有淋巴结的转移,表达阳性154例中36例有淋巴结的转移(P<0.01).全组表达阴性者在DukesC、D期较A、B期多见(P<0.01),随访108例中有61例发生肝转移;表达阳性者随访167例中有41例发生肝转移(P<0.01),有5例失访者.nm23-H1蛋白表达阴性、阳性、强阳性组的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9.1%(44/129)、58.3%(42/72)、68.3%(51/79)(P<0.01).结论 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十年4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7例,胃大部连同球部切除1例,单纯乳头或癌肿切除5例,捷径手术(胃空肠吻合术、胆囊空肠袢式吻合术)12例.结论十二指肠癌病变隐匿,恶性程度高,选择合理的术式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