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接受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的经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前首先进行头部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后应用导航系统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三位重建,根据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患者个性化手术计划并标记重要结果,术中应用导航显微镜系统及定位指导手术操作。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较为准确,误差分析为(1.92±2.55)mm,术中肿瘤完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9例,其中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患者术后接受放疗治疗,28例患者中21例患者术后明显好转,而6例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无变化,进行性加重患者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中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发生一过性尿崩2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可进行准确的手术定位,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动静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效果及临床特征。并随访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26例均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动静脉畸形全部切除14例,部分动静脉畸形切除并供血动脉夹闭12例;恢复良好12例(46.15%),轻残7例(26.92%),重残4例(15.38%),植物生存状态1例(3.85%),死亡2例(7.69%)。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病人,合理选择术前血管造影检查(CTA,MRA及DSA),急诊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分析治疗。方法总结分析45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分别采用保守和脑室-腹腔分流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术后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判。结果22例保守治疗患者,5例病情轻度改善,23例脑室-腹腔分流患者,1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检查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原有间质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当前临床尚未统一治疗标准,诊疗实践中需根据患者脑积水发生时间、积水程度等,于众多治疗方法中灵活选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岩斜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和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全切与非全切术后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45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4%,次全切除率为20.0%,部分切除率为15.6%。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高于非全切组,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较低。肿瘤非全切患者术后行伽马刀辅助放疗,45例患者随访期均未见肿瘤复发、进展病例出现。4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KPS评分较术前、术后3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肿瘤大小、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及脑干是否水肿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脑干是否水肿及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KP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岩斜区脑膜瘤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找到肿瘤最大切除率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间的平衡点,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并脑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方法 31例CT示脑内血肿,怀疑AVM破裂出血,其中25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6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9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死亡3例,存活28例中恢复优良15例,良8例,差5例。28例术后复查DSA或MRA,19例AVM消失。结论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6岁.因"头痛恶心半个月,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入院.查体:嗜睡状态,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双侧巴氏征(+).头MRI示左颞叶多个不规则类圆形异常肿块,大小约5.3 cm×3.7 cm,信号不均匀,T1呈混杂高或低信号,T2呈混杂略低信号,Flair呈混杂低等信号,周围见大面积水肿带,边缘模糊.左侧蝶骨嵴见类圆形略高信号影,大小约2.3 cm×2.7 cm,T1呈等或低信号,T2呈混杂略高信号灶,Flair呈等高信号,与硬脑膜相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依达拉奉对脑组织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8只,仅开骨窗,不损伤;损伤组18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依达拉奉组18只,行依达拉奉注射液处理。在伤后24h、48h及72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依达拉奉与损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减少、BBB通透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及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单纯去大骨瓣减压,去大骨瓣减压加天幕切开及后颅窝减压的手术方法.结果 通过手术减压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结论 手术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救命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mousfistula,T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其原因常为颅底骨折所致,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血管内治疗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9年3-8月20例接受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在出院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狭窄处完全解除,吻合口扩张.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再狭窄率低、增厚内膜及斑块剥离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