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TRAP法检测 2 9例肺癌组织、2 7例癌旁组织和 35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③结果  2 9例肺癌组织中 2 1例 (72 .4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2 7例癌旁组织中 6例 (2 2 .2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35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4.0 13、3.937,P <0 .0 1、0 .0 5 )。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判定肿瘤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形态学在鉴别噬血细胞综合征(HS)和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瑞-姬氏染色,普通光镜下对39例HS和42例MH患者的骨髓片、外周血片、外周血液浓缩片中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详细观察,并结合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HS与MH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鉴别HS与MH的重要手段,在确诊HS与MH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向宏  王家银 《检验医学》2006,21(6):581-582
端粒是由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有的核苷酸TTAGGG晕复序列和几种特异性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的长度,研究发现,人体除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正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阴性,端粒随细胞的分裂逐渐缩短,而85%的恶性肿瘤细胞有端粒酶的高表达。我们采用端粒重复扩增分析(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对急性门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进行检测,探讨端粒酶在AL发牛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患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即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使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量吞噬,导致血小板减少并伴紫癜或出血。PAIg的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家银  关向宏 《山东医药》2004,44(34):32-32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的新成员,通过抑制或阻止细胞内Caspase蛋白酶活化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Survivin表达。2002年3月到2003年12月,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胃癌患者的组织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对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胃癌组织Survivin表达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12例,停用化疗药物后24 h静脉注射rhGM-CSF。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例在应用雄激素和(或)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rhGM-CSF。在白细胞升高到(2.0~4.0)×109/L时停药。结果 13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为14 %~72 %,绝对值为(0.38~2.73)×109/L,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rhGM-CSF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促进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S1Ag)、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57例乙肝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HBV Pre-S1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乙肝患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和ALT、AST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急性乙肝患者ALT、AST值较慢性乙肝患者高(P<0.05),而两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BV Pre-S1Ag和HBV DNA能准确反映HBV感染情况;ALT、AST对急、慢性乙肝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端粒是由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有的核苷酸TTAGGG重复序列和几种特异性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的长度。研究发现,人体除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正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阴性,端粒随细胞的分裂逐渐缩短,而85%的恶性肿瘤细胞有端粒酶的高表达[1]。我们采用端粒重复扩增分析(telom ere repeatamp 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 ia,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进行检测,探讨端粒酶在A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标本取自200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NA、Ki-67和p53与胶质瘤的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脑胶质瘤标本和对照组10例标本PCNA、Ki-67和p53的表达。结果:48例胶质瘤标本中,PCNA、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4%(41/48)、68·8%(33/48)和45·8%(22/48);对照组10例标本均不表达PCNA、Ki-67和p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8~23·563,P<0·01。结论:胶质瘤中PCNA、Ki-67及p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恶性度相关,均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