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龄、肿痛部位、肿瘤长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痈栓、周围器官受侵和标长残端8个临床特征因素,对每一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胸腔和腹腔;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和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食管旁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和转移度均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P〈0.0125)。贲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高于胸段食管癌贲门癌组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食管癌组(P〈0.05);贲门癌胸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发生转移,转移程度与胸段食管癌相似食管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在贲门癌和胸段食管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标本残端情况对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及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腹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出现转移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应引起重视,胃左动脉淋巴结同样是清扫中最需要关注的,贲门癌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不容忽视随着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脉管瘤栓和残端癌细胞的出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及单剂进行临床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以评价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2000年7月—2002年2月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和大连等国内各大医院分离的19种共545株致病菌(80%以上为产酶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比较3个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单剂的抗菌作用。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2:1、4:1)对所实验的多数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MIC50、MIC90值分别为0.5~16mg/L与1~32mg/L,仅为哌拉西林的1/2~1/32;尤其对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碱杆菌属、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MIC90值均为哌拉西林的1/2~1/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4:1复方制剂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为较好的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类作用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细胞学报告为ASCUS的1 016例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在1 016例ASCUS患者中,慢性宫颈炎696例,CINⅠ154例、CINⅡ72例、CINⅢ74例、宫颈癌20例。HPV阳性430例,其中高级别病变及其以上病变(简称高级别病变)共144例,占35.73%;HPV阴性613例,其中高级别病变22例,占3.59%,未发现宫颈癌。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HPV检测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73%、96.41%、64.68%和3.59%。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及高级别病变发病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在≥61岁女性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年龄段发病率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HPV阳性组中≥61岁年龄段高级别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HPV阴性组中各年龄段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30岁的ASCUS患者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或严密的随访,HPV检测可作为≤60岁ASCUS患者有效、准确的分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行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372例生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有利于采取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一般情况问卷、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食管癌专用量表OES-18电话、信访患者.选取性别、年龄、户籍等11个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得分方面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同;非自费患者(包括医保、公费、合作医疗等)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困扰大于自费患者;性格外向患者在躯体、情感、认知、社会、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均优于性格内向患者;患者在知情情况下,角色功能优于不知情的情况,呼吸功能受到困扰较小;精神良好患者在情感功能、呼吸功能、食欲方面较其它两组表现较好,精神较差患者在躯体功能、疼痛、睡眠、便秘方面表现较差;术后1~2年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好,腹泻的困扰较其它两组明显,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结论:不同因素影响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的不同领域,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流作用与糜烂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细胞学报告为ASCUS的811例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在811例ASCUS患者中慢性宫颈炎553例,CINⅠ136例,CINⅡ62例,CINⅢ47例,宫颈癌13例。HPV阳性332例,其中高级别及其以上病变(简称高级别病变)共110例,占33.13%;HPV阴性479例,其中高级别病变12例,占2.51%,未发现宫颈癌,与阳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组与糜烂组HPV感染率分别为40.41%与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11.25%与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糜烂3段,各段HPV感染率与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46.55%明显高于光滑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的22.79%(P<0.05);HPV阴性患者两组发病率分别为2.44%与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伴有HPV阳性的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段,各段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43.64%、50.00%及5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宫颈糜烂ASCUS患者HPV分流作用的准确性优于宫颈过光滑者,并且此分流作用不受糜烂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443例经高危型 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及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不足者111例,占25.06%。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2例,其中,诊断不足者96例,占31.79%;HPV阴性141例,诊断不足者15例,占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年龄分段,阳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低谷的“N”型分布,≤30岁段与41~45岁年龄段较低,31~35年龄段与大于或等于51岁段者较高;阴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高峰,≤30岁段较高,41~45岁呈一小高峰,其他年龄段较低;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30岁年龄段阳性组低于阴性组,41~45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以不同的HPV载量进行分组,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大,诊断不足率逐渐增加,1≤ HPV≤10组与10< HPV≤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 HPV检测可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并且与年龄和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分流中的意义。方法对宫颈细胞学报告为 ASCUS 的870例患者进行高危型 HPV 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在870例 ASCUS 患者中慢性宫颈炎6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124例,CINⅡ70例,CINⅢ59例,宫颈癌15例。HPV 阳性350例,其中高级别病变及其以上病变(简称高级别病变)共128例(36.57%);HPV 阴性520例,其中高级别病变16例(3.08%),未发现宫颈癌,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HPV 检测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69.42%、36.57%、96.92%。按年龄进行分段,HPV 感染率在各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级别病变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0岁患者中 HPV 阳性组与阴性组高级别病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年龄段均为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 <0.05)。HPV 预测高级别病变灵敏度与特异度在>60年龄患者中均较低;在其他组中,灵敏度无明显变化趋势,特异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于≤30的 ASCUS 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及严密随访;HPV 检测可作为≤60岁 ASCUS 患者有效、准确的分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使用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两者联合对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丧失手术及放、化疗机会的肺癌患者68例,采用2×2析因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支持治疗组、胸腺五肽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胸腺五肽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3 ml,检测T淋巴细胞群(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学指标,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变化.采用Karnofsky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胸腺五肽和参芪扶正注射液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在免疫学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胸腺五肽和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使用,两者具有正向交互作用,能产生更好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6例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2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906例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8%、75.4%和7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与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4329例手术后食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食管癌在河北省南部地区的发病情况,探究其发生发展现状.方法:选取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共4329例.收集其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年来平均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P〈0.05)。鳞癌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小细胞癌构成比有增多趋势(P〈0.05)临床分期Ⅱ期患者构成比下降(P〈0.05)。而Ⅳ期患者构成比增加(P〈0.05),上、中、下段各发病部位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构成比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食管癌患者就诊偏晚。鳞癌构成比下降.小细胞癌构成比上升.而腺癌由于发病率较低,10年来构成比采见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