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潜伏期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潜伏期利多卡因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将204例足月、宫颈口开大2cm且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在潜伏期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封闭后行人工破膜.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采取干预措施,等待产妇自然破膜及分娩.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平均时间为4.25±1.23h,活跃期平均时间为2.56±1.03h,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0.52±0.17h,缩宫素静脉滴注率17.65%,剖宫产率为25.49%;对照组潜伏期平均时间为8.62±5.23h,活跃期平均时间为3.92±2.21h,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1.03±0.31h,缩宫素静脉滴注率为31.37%,剖宫产率为39.2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潜伏期利多卡因宫颈封闭联合人工破膜,有利于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发生率.此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例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100mg/d,共5天)。第六天手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检测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用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semiquantitative 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测定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Fas表达明显升高(P<0.01),FasL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但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兰守敏 《山东医药》1999,39(18):16-16
新生儿窒息及咽下综合征是产科的棘手难题。笔者根据临床体会提出挤压胸廓法可有效地预防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7年10月以来我院分娩的87例新儿,其中单胎妊娠分娩84例,三胎妊娠分娩3例。顺产2例,余85例均为难产,包括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分娩期并发症并以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助产术及剖宫产结束分娩者。经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分娩66例。另取同期分娩的82例为对照组,其中单胎分娩80例,双胎分娩2例;顺产3例,难产79例;经阴分娩20例,剖宫产分娩6…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12例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 10 0mg d ,共 5天 ,第 6天手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治疗前后内膜癌组织PCNA、bcl 2、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呈黄素化表现 ,柱状上皮由多层变为单层。细胞体积变大 ,胞浆嗜伊红染色加深。胞核变大、变圆 ,染色质疏松 ,核仁出现。细胞增生指数 (PI)明显减少 (P <0 .0 0 5 )。凋亡抑制基因bcl 2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0 0 0 5 ) ;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有治疗或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可能通过抑制增生及促进凋亡两种机制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跟踪调查孕产妇300例,发现妊娠8—10月及产后1个月是痔疮的高峰期,约占患者人数的60%,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约占65%,对孕产妇合并痔疮者应及时诊断治疗,采取相应措施,对维护母儿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背景:雌激素降低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的作用已被证实,雌激素治疗是否具有改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相关症状的作用?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山东省立医院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选择60例主诉有抑郁症状者,要求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知情同意并按要求用药及完成测评,年龄45~55岁。干预:将60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戊酸雌二醇(广州先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58882-4)1mg,1次/d;谷维素(济宁安康制药厂生产,批号010418)10mg,3次/d;对照组给予谷维紊10mg,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d。于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服药前后抑郁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HAMD减分率[(9.8&;#177;7.7)%1明显高于对照组[(15.3&;#177;5.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5.924,P&;lt;0.01);实验组抗抑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显效为26例,对照组显效为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5.312,P&;lt;0.01)。结论:雌激素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降低抑郁症分值,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产后避孕最主要的问题是节育器脱落和带器妊娠。近年,有学者认为产后立即放置(immediate postplacental insertion,IPPI)含铜宫内节育器(IUD))是较好的产后避孕方法。我们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广泛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的基础上,在剖宫产术后即时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探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用于产后避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er2靶向重组的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抗Her2单链抗体基因e23s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Ⅱ)和活性caspase-6基因连接,构建成Immunocasp-6(e23sFv-PEⅡ-casp-6)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中,转染SOSP-960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来观察其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转染SOSP-9607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caspase-6的表达,SOSP-9607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浓缩、碎裂;电镜观察到细胞质浓缩,胞内空泡,核染色质浓集等典型的凋亡特征;MTT法检测发现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凋亡率为31.4%,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0%)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1)。结论:重组Immunocasp-6基因可以在转染的SOSP-9607细胞中表达,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必要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为42例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4例先于腹腔镜下电凝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18例未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电凝阻断,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组23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平滑肌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80m l。手术时间40~180m in,平均90m in。术后最高体温38.3℃,2d后恢复正常。对照组16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肌瘤切除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180m l,手术时间50~210m in,平均110m in。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明显减少了组织坏死,术后渗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月经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