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EA、CYFRA21-1两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对肺癌转移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正常组、复发组、转移组CEA、CYFRA21-1的血清水平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组和转移组血清CEA、CYFRA21-1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EA、CYFRA21-1在复发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3.46%、56.67%,在转移组中阳性率分别57.78%、62.22%,两种标志物联检复发组和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88.89%。结论CEA、CYFRA21-1具有诊断肺癌复发和转移的临床价值,两者联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完成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及观察后,经生存分析,评估结直肠癌寡转移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48例,接受放疗的转移灶数为88个,肺转移和肝转移的比例分别为45.83%、29.17%,治疗结束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6例(54.17%),疾病初诊阶段发生转移22例(45.83%)。1年、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5.50%和73.69%,局部失败比例达20.83%。1年总生存率(OS)为84.29%,2年为58.32%。患者的1年、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4.01%和22.29%。将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是否同时性转移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提示非同时性转移患者PFS、OS明显获益,性别、年龄、转移灶数量、是否诱导化疗、肿瘤最大直径等对OS、PFS无显著影响。毒副作用方面主要为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3级仅有1例,其他均为1~2级,无4级或更严重的毒性反应导致死亡发生,未观察到慢性毒性反应。 结论 结直肠癌寡转移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供临床放疗时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碧营  何泽来  吴双  周育夫 《肿瘤》2021,(2):110-120
目的:探讨甲磺酸奥希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60 例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吉奥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病人70例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放疗和同步化疗病人各35例。2组均全程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同时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评价近期疗效,并采用NCI-CTC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随访2年,比较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结果同步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0/35),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0%(21/35)(χ2=5.85,P < 0.05)。2组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致死或终止治疗的病人,病人均能较好耐受,2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同步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分别有1例和3例病人失访,同步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24.0个月和73.53%(25/34),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的18.0个月和46.88%(15/32)(P < 0.05)。结论替吉奥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可提高老年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一线治疗进展并选择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共36例,分析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5个月(1.5~15.4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25例,疾病进展(PD)5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6.11%,客观缓解率(ORR)为16.67%。在疾病得到控制的31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观察期内再次出现进展。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乏力、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等。 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来治疗肿瘤,可以由基因和细胞分子水平等多种途径获得,例如,可用单克隆抗体中和靶目标、或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靶目标信号传导、或通过改变靶目标基因表达等.抗VEGF及其VEGFR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抗其他生长因子、放疗等其他方法相结合,来增加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CYFRA21—1)、神经稀醇酶(NSE)、糖类抗原(CA153)血清水平对肺癌分期及肺癌骨转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6例肺癌患者血清4种标志物水平,比较各期肺癌之间、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之间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骨转移组4项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5);肺癌分期越晚,4项标志物阳性率越高;4项联检时灵敏度、准确率等均优于单项检查。结论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肺癌分期(特别是肺癌后期)诊断有辅助价值,联合检查优于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高危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高危Ⅱ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采用术后精确调强放疗。按术后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放疗期间接受同步化疗,从第1天放疗开始接受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化疗,放疗结束后每4周辅助口服替莫唑胺150~200 mg/m2化疗,每周期5 d,连续6个周期;对照组30例患者仅接受术后放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1、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结果 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头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中有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8%、81.2%,对照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4.4%,对照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术后精确调强放疗治疗高危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和翻转课堂模式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选择五年制临床医学学生96人参与教学实践,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A组采取PBL教学模式, B组采取翻转课堂模式, 比较三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三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B组理论知识考核总分[(87.88±7.37)分、(94.24±6.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4±10.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6, P < 0.05);B组学生选择题、填空题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B组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总分[(89.86±6.37)分、(92.10±5.6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8±10.0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2, P < 0.05), B组学生放射治疗技术部分的实操得分显著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