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灵R+诺和灵N、诺和锐30、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其病死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204例,除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外采用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诺和灵R+诺和灵N、诺和锐30、诺和灵30R和来得时。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lc)),以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并随访统计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病死率,根据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生存质量情况。从血糖控制水平、病死率、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评价比较各种胰岛素的应用效果。结果4种胰岛素制剂治疗均能有效达到平均血糖(BG)和HbA_(lc)控制水平,且诺和锐30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住院期间总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访6个月的总病死率在诺和锐30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WHOQOL-BREF量表得分显示诺和锐30组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5个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在诺和锐30组显著少于其他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病死率和低血糖发生,并改善长期生存质量;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综合疗效优于其他胰岛素,更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对休眠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细胞H1975的激活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血清剥夺的方式建立肺腺癌细胞的休眠模型,检测休眠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以及衰老(β-半乳糖苷酶)和休眠相关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M-CSF和h-RANKL因子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TAR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收集破骨细胞的培养上清;破骨细胞培养上清与休眠肺腺癌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细胞周期、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休眠相关以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血清剥夺可以诱导肺腺癌细胞系H1975进入休眠状态,其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增殖停滞,休眠相关标志物Nanog、NR2F1、p27、p21表达上调;建立体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的破骨细胞培养体系;破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具有促进休眠肺腺癌细胞周期恢复、细胞增殖以及细胞迁移的作用;同时,休眠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其作用与AMPK信号通路的AMPK去磷酸化和mTOR磷酸化有关。结论:破骨细胞具有促进休眠肺腺癌细胞激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基于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为肺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mRNA表达和临床数据。使用R软件对24种m6A甲基化调控因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与生存相关的m6A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纳入模型的变量,将Lasso回归得到的m6A调控因子用于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每个样本的风险评分。qRT-PCR检测模型基因HNRNPC及IGF2BP1在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及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PC9)中的表达。采用TCGA数据库中配对组织的差异分析检测模型基因在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通过热图分析不同风险组的临床特征,并结合其他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风险模型的独立预后性进行检验。结果 19个m6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4个肺腺癌生存显著相关的m6A调控因子(P<0.01),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联合Cox回归算法构建了包含2个基因(IGF2BP1、HNRNPC)的预后风险模型。qRT-PCR结果显示HNRNPC和IGF2BP1相对表达量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和PC-9中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CGA数据库的59对肺腺癌及相邻的正常肺组织的匹配差异分析发现HNRNPC和IGF2BP1在肺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相比低风险组患者,高风险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AUC=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预后风险模型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HR=2.357,P<0.001)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制定合理及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