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HSP7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OS之间的关系。结果40.6%乳腺癌标本中HSP70阳性表达。 HSP70表达及临床分期( P=0.039)有关。 HSP70阳性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为80.3%(49/61),而阴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9.9%(80/89),阴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阳性组。 HSP70阳性组10年总生存率为22.9%,明显低于阴性组的39.3%( P<0.05)。阴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OS)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患者( P=0.048)。乳腺癌OS的Cox分析结果显示HSP70阳性表达( P=0.051)可能为影响乳腺癌O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HSP70在乳腺癌中普遍呈扩增和过表达,其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扩增或过表达可能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了36例经病理证实的导管周围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周围乳腺炎2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1例。两种疾病均以反复脓肿、乳房肿块及乳腺窦道或瘘管为表现。25例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病变均位于乳晕2cm环内,其中14例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手术治愈4例(肿块型局限者)占16%,药物加手术治愈10例(肿块并乳头内陷者8例及合并窦道及乳头内陷者2例),占40%;仅用药物治疗痊愈6例(脓肿型4例和肿块并窦道2例),占24%,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另有5例(肿块型1例和肿块并乳头内陷者4例)仍接受三联抗菌药物治疗。1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9例病变位于乳晕2cm环外,未见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7例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后肿块缩小至1~2cm后手术切除病变,其中1例合并多发窦道者术后3个月复发,予三联抗菌药物治疗2个月后范围缩小,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未见异常,余6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2例仍在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手术;2例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复发,再用激素治疗2周病变缩小,手术切除病变,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无一例行全乳房切除。结论 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相近,需临床与病理检查结合确诊,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病变复杂广泛者可先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至1~2cm、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在某宾馆食宿的25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5名中毒者进行个案调查;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对采集样品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在4份粪便、排骨白菜炖粉皮、面包中共检出6株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变形杆菌引起的,建议以后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PTEN、mTOR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HER2过表达型且随访资料完整乳腺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旁乳腺组织、导管内癌(DCIS)、微浸润性乳腺癌(MIBC)、浸润性导管癌(IDC)4种组织中PTEN及mTOR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DCIS患者各临床参数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上述4组病理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癌旁乳腺组与各癌变组、DCIS组与IDC组之间,PTEN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 P=0.004;χ2=10.358, P=0.001;χ2=28.479, P<0.001;χ2=7.135, P=0.008);癌旁乳腺组与MIBC组、IDC组之间,DCIS组与IDC组间,mTOR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8,P=0.003;χ2=15.512,P<0.001;χ2=5.829,P=0.016).mTOR蛋白表达与DCIS乳腺X线摄片结果、PR表达相关(χ2=8.523,P=0.036;χ2=7.679,P=0.006).结论 PTEN、mTOR在癌旁乳腺组、DCIS、MIBC 、IDC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参与了病变进展,可能为DCIS发展为浸润性癌的研究提供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急剧上升的发病率不能仅仅用基因组的变异来解释,同时也是由于环境因素带来的表观遗传学上改变的结果。气候因素是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花粉等植物性过敏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类过敏原。自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变暖趋势日益凸显,极端天气的发生也更加频繁。本文就气候对花粉及花粉诱发的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总结过敏性疾病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规律,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对切口愈合的价值。方法6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不保留残腔治疗,研究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保留残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征、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时间、切口恢复时间分别为(2.04±1.22)、(2.04±0.74)d,均短于对照组的(3.99±2.88)、(4.05±1.33)d,出血量(30.54±8.54)ml少于对照组的(36.04±9.28)ml,外形美观率99.33%高于对照组的9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乐观情绪、社会功能、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切口愈合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感小,同时,手术方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方法将2015级护理本科2个教学班学生184人,随机分为4组,其中实验组92人,对照组92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在技能操作成绩、知识掌握、操作熟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ATP生物发光法是一种快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可实时检测等优点.文章介绍了ATP快速检测的原理、发展及在铁路食品安全监督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ATP快速检测法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对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