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多学科合作与临床实际能力培训相结合方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加强了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医德素养。构建了临床前的实验室实习教学平台、临床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践教学平台。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三年制肿瘤专科研究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结果 通过理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有效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文献自学能力、团队间沟通与表达能力、科研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教学,使医德教育和人文关怀理念植根于被培训的研究生内心。提高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肿瘤专科人才。 结论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改良为以临床病例教学为中心,结合多学科多模块的教学体系,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突出的高质量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连环素互作蛋白1(β-catenin-interacting protein 1,ICAT)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转录活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常规葡萄糖浓度(5.5 mmol/L,对照组)和高糖(30 mmol/L,高糖组)培养48 h,检测PPARγ、ICAT和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观察过表达ICAT和敲减ICAT及β-catenin对上述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平滑肌动蛋白d(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可诱导系膜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上调以及系膜细胞增殖;高糖培养虽对系膜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但可使PPARγ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可抑制系膜细胞ICAT表达和促进β-catenin表达;过表达ICAT可部分升高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在常规糖浓度条件下,敲减ICAT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敲减β-catenin表达,同样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高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ICAT可抑制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结论 ICAT可能是PPARγ转录活性的重要调控分子之一,并参与介导了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病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6.39%。原发灶侵犯包膜、癌灶>1cm者及年龄在45岁及45岁以上者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3.04%,59.26%和72.00%。9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Fascin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2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20例取自甲状腺良性病变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Fasc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asc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71.67%)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Fasc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