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04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管理放射区域皮肤,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外涂护理皮肤,鼻咽癌放射治疗时间为7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放疗结束后,对照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χ2=13.565,P=0.0002)。两组患者在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方面,观察组发生Ⅱ级及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患者8例(15.3%),对照组患者36例(69.2%),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0.8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可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降低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可减少由于皮肤反应引起的治疗中断,能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尤远玉  郑倩倩  于娜英 《全科护理》2016,(25):2602-2605
阐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并发症、影响因素.综述偏头法、改良体位预防法、指压阻断法、指压联合体位改变法、深吸气后闭气法、按压器压迫法、B超引导下探头压迫法、B超引导下探头压迫联合双人指压法、心电图定位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分析优缺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芳香口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的芳香口罩治疗。采用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简明疼痛量表(BPI)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疼痛指标。结果化疗第3天,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总分(11.00±5.46)分,平均疼痛得分(1.63±1.1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5、-4.781;P<0.01)。结论自制芳香口罩疗法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为推广临终关怀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1月本院31例晚期肿瘤的临终患者,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将31例临终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选择积极治疗组)和试验组19例(选择临终关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死亡率、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诊断为临终期时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终关怀1个月后,试验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整体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在临终期第1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日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有利于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含98例NSCLC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NA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构建sh-SNAT1表达载体质粒转染肺癌A549细胞,分别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除SNAT1表达后其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NSCLC组织中SNAT1阳性表达率为53.1%(52/98),而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NSCLC组织中SNAT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均呈正相关,其中SNA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3个月,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40.5个月(P<0.001)。敲除SNAT1表达时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 SNAT1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过度活化,是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晚期胃癌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住院首次PICC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按照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 置管后第1、2个月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首次穿刺成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导管脱落情况,且两组患者在发生静脉炎、皮肤过敏及感染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个月,两组患者在发生静脉炎、皮肤过敏、感染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循证后制定的方案比常规护理方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为有效,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