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 将195例初产妇采用掷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训练组65例和综合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指导,训练组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综合组在盆底肌肉锻炼的基础上于产后第42天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在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张力测定,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训练组和综合组产妇产后3个月排尿状况评分、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综合组疗效最佳.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能有效预防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 将195例初产妇采用掷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训练组65例和综合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指导,训练组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综合组在盆底肌肉锻炼的基础上于产后第42天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在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张力测定,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训练组和综合组产妇产后3个月排尿状况评分、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综合组疗效最佳.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能有效预防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联合心理引导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引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教育,持续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SRESE)评分、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成人哮喘生命质量量表(AQLQ)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RE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EV1、FEV1/FVC、PEF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刺激源反应、对自身健康关心各项AQL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8,-5.715,6.687,6.561,2.062,2.105,2.116,3.200,5.892,4.793,4.603,6.03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自我管理联合心理引导,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损伤,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区,其中鳞癌占95%,发生部位主要在胸段食管。胸段食管癌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但由于食管结构、自身生物学和解剖关系等方面的特点,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约40%~60%患者或发生远处转移、或有高危手术风险而不能手术治疗。对局部进展期及无法手术患者,放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食管癌的预后较差,主要原因为食管壁内丰富的淋巴组织使淋巴转移成为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主要途径。但如何确定不同部位患者的放疗靶区,是目前放疗难点。为此,复习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研究并据此探讨单纯放疗靶区定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 将195例初产妇采用掷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训练组65例和综合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指导,训练组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综合组在盆底肌肉锻炼的基础上于产后第42天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在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张力测定,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训练组和综合组产妇产后3个月排尿状况评分、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综合组疗效最佳.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锻炼能有效预防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抑制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0只豚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肌注庆大霉素(GM)、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M+GSH及生理盐水。用药前及用药后14d记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斜率及潜伏期,并测出耳蜗组织的活性率(ROS)水平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Ⅰ组较其他三组DPOAE幅值变小,潜伏期延长,ROS水平增高,SOD、CAT、GSH—Px活力降低。Ⅱ、Ⅲ、Ⅳ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GSH作为一种外源性抗氧化剂,与GM联合应用后,可抑制GM的耳毒性,保护耳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与传统调强放疗治疗在鼻咽癌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04-12-2010-07-0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住的鼻咽癌患者102例,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的近期有效率、毒副作用和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5/50)和86.5%(45/52);其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882;研究组和对照组3~4级口腔黏膜急性毒副作用分别为54.0%和55.8%(P=0.858),面颈部皮肤反应分别为4.0%和11.5%(P=0.245);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6.0%和69.2%(x2 =1.14,P=0.286)和84.0%、82.7%(x2=0.031,P=0.859).结论 与传统调强放疗相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鼻咽癌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副作用方面的效果相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患者三维放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与心脏体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胸部肿瘤患者(肺癌 68例、食管癌 34例)放疗前后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放疗前后各种酶水平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心脏接受≥x Gy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x)\]评价心脏体积剂量,各种酶与DVH参数相关性行Pearson法分析。结果 放疗后血清AST、CK-MB、LDH、α-HBDH水平较放疗前明显增高(19.42∶27.89、14.72∶19.57、178.80∶217.57、140.32∶176.25,t=-3.39~-6.92,P均=0.000)。调强放疗前后AST变化与 V20、V25、V30相关(r=0.302~0.431,P=0.039~0.003),CK变化与 V30相关(r=0.345,P=0.013),CK-MB、LDH、α-HBDH变化与 V25、V30均相关(r=0.465~0.376,P=0.001~0.005);三维适形放疗前后CK-MB、LDH变化与 V30相关(r=0.330、0.274,P=0.014、0.033),α-HBDH变化与 V25、V30、V35相关(r=0.270~0.331,P=0.046~0.014)。当放疗剂量>50 Gy时AST、LDH、α-HBDH变化与 V25、V30相关(r=0.256~0.359,P=0.019~0.006),CK-MB变化与 V30相关(r=0.233,P=0.037);≤50 Gy时仅 V5、V45与CK变化相关(r=0.581、0.536,P=0.023、0.043)。结论 心脏体积剂量与三维放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心脏DVH参数有助于评价放疗诱导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作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计划妊娠的夫妇宣传教育,评估自身健康史,开展孕前一围孕期保健新模式,做好三级预防体系,以减少出生缺陷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发生.结果:两组孕28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1,P<20.01).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加强孕前-围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137例高血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者间动态血压指标。结果颈动脉斑块组24小时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较颈动脉无斑块组明显增高,脉压增高和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增多。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