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德铭  赵胜男  龚菲  欧阳英  林源 《中国康复》2019,34(12):649-651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住院患者神经源性膀胱(NB)管理现状及恢复情况,并探索影响患者排尿方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康复科住院的84例SCI患者给予常规膀胱护理、饮水管理,并在入院第2d采用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测定,根据排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治疗前后排尿方式及膀胱容量的情况,对留置导尿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有9例能自解小便,75例存在排尿障碍,NB发生率为89.3%,;合并尿路感染者53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3.1%;留置导尿管有55例(中位时长35d)、间歇导尿有13例、腹压排尿有2例、间歇导尿+腹压排尿有5例;91.0%的患者不清楚NB的危害;病程介于5~212 d,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5(12,28)d;平均住院天数为21.1d,平均拔管时间为入院后第10.6d。综合治疗后,SCI患者排尿方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平面、ASIA残损分级、是否过休克期、尿路感染均是留置导尿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CI后NB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临床应重视SCI患者NB的早期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尿路感染,尽早拔除导尿管,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闵寒  陈志荣  徐亚  陈巍峰  龚菲 《江苏医药》2013,39(11):1338-133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直肠巨大隆起性病变患者全麻下行ESD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所有病例内镜随访6个月.结果 采用ESD成功切除所有直肠巨大隆起性病变,整块切除率100%,切除病灶直径2.5-4.0cm,平均3.2 cm;从黏膜下注射至创面处理结束时间为75-145 min,平均109 min;术中均有少量出血(<150 ml).术后病理评估切除病变,9例切缘为阴性,1例腺癌,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肠壁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1例发生穿孔,予以金属钛夹夹闭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4例完成6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采用ESD可以安全有效的切除直肠巨大隆起性病变,是一项极有前景的内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外伤合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住院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1例。病情平稳后两组对象均接受我科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功能性OT。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借助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DCM组HLA-DRB1*11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26.19%对13.1%,P<0.05),其RR=2.36。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HLA-DRB1*11基因可能与DCM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龚菲  王皓  陈志荣  闵寒 《护理研究》2014,(7):2499-2500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护理配合。[方法]2012年4月-2013年8月来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病人5例均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术前做好评估、心理辅导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和饮食指导。[结果]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成功切除所有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100%;操作时间平均108.6 min;住院天数平均5.8 d;发生皮下气肿1例,予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处理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的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149例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 149例中,通过X线和(或)胃镜找到167件异物,其中1枚缝针深刺入咽部组织,16件在食管,112件在胃腔,7件在十二指肠球部,31件已进入降部以下肠道.经胃镜发现的异物大多可自行排出体外.内镜成功钳取了118例131件异物.22例(占未处理病例数的71%)从大便排出,9例因延迟排出或出现症状而手术.149例无1例造成医源性严重伤害或死亡.结论 故意摄入异物经急诊内镜结合X线确认和处理,可消除异物的潜在危险,减少外科手术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henxiong glucose injection,SGI)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2_(E1)(CYP2_(E1)),2_(A11)(CYP2_(A11)),1_(A2)(CYP1_(A2))和2_(D22)(CYP2_(D22))酶活性以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苯巴比妥组(0.70 g·kg~(-1)),以及SGI低、中、高剂量组(13.0,19.5,26.0 g·kg~(-1))。各组小鼠每天尾静脉注射药物1次,连续注射7 d后处死。取其肝脏制备肝微粒体进行体外代谢实验,测定CYP2_(E1),CYP2_(D22),CYP1_(A2)和CYP3A的酶活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技术定量分析小鼠肝组织中CYP2_(E1),CYP2_(D22),CYP1_(A2)和CYP2_(A1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体外代谢实验表明,相较正常组,高剂量SGI能下调CYP2_(E1)酶活性0.45倍(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的SGI可上调CYP1_(A2)酶活性1.2~1.23倍(P0.05);而SGI对CYP3A和CYP2_(D22)的活性无显著影响。q PCR分析发现,相较正常组,高剂量SGI组CYP2_(E1)mRNA的表达下调了0.6倍(P0.01);SGI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CYP1_(A2)mRNA的表达分别上调了1.7倍和2.6倍(P0.05)。SGI组和正常组之间的CYP2_(A11)和CYP2_(D22)mRNA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高剂量的SGI能上调小鼠肝CYP1_(A2)的表达,并诱导小鼠肝CYP1_(A2)的酶活性。而高剂量的SGI能下调小鼠肝CYP2_(E1)的表达,并抑制小鼠肝CYP2_(E1)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徐杲  华娴  徐希  龚菲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38-140,162
目的 研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笔者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伴焦虑抑郁症状的NERD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PI埃索美拉唑治疗(每日早晨空腹口服),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早餐、午餐后各1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联合组HAMD、HAMA、PS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24.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PP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的可改善躯体不适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睡眠状况,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和对照组15例,用抗CD133和KDR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外周血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33和KDR的mRNA表达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粘连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加有EGM-2-MV-SingleQuots的培养液中培养,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其中U EA-1和D iI-A c-LDL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中EPC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CD34和K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PCs明显增高,为今后将EPCs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检测的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