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1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维生素C;对照A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脉滴注;对照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维生索C,3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紊氮、血肌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外其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维生素C均有较好的改善肾功能及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单用葛根素或维生素C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综合防治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防治的模式.方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以"社区高血压病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运用为运作模式,对治疗组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和管理治疗,并与1809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连续随访观察6年.结果治疗组累计发生终点事件54例,事件发生率为2.93%,事件发生率为脑出血(CH)0.81%、脑梗死(CI)0.6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0.33%、心肌梗塞(AMI)0.33%、心脑血管死亡0.33%、其他病死亡0.65%.对照组累计发生终点事件111例,事件发生率为6.14%,事件发生率为CH 1.33%、CI 1.82%、SAH0.66%、AMI 0.99%、心脑血管死亡1.33%,其他疾病死亡0.50%,意外死亡0.80%,两组病例构成比标化后,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2.30%(P<0.01),其中CH低38.72%(P<0.01),CI低64.35%(P<0.01),SAH低50.97%(P<0.01),AMI低50.97%(P<0.01),心脑血管死亡低38.72%(P<0.01),而其他事件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综合防治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效果、降低了高血压病发病率、死亡率,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氨基胍和维生素C对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基膜粘连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将实验用6月龄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苷,内生肌苷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小球基膜粘连蛋白B1的基因表达。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2氨基胍和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苷清除率,基膜粘连蛋白B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氨基胍和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降低基膜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1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M组、葛根素治疗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y—LDL)变化。结果显示,葛根素能降低DM大鼠的TG、TC、HbA1c Gly—LDL,升高HDL。提示葛根素具有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56例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是临床上异常严重并需紧急处理的危急状态,其特点是病情发作突然,死亡迅速.张开滋等[1]所下的定义与标准为"猝不及防骤然发生的死亡",即貌似健康或症状不明显或病情稳定的人由于体内潜在的器质性病变或机能突然改变所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7.
23例小细胞性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5~1996年收治并经病理学确诊小细胞肺癌35例,其中入院前误诊23例,占65.7%,为提高诊断率并行早期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现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平...  相似文献   
8.
复方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Ⅳ型胶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Ⅳ型胶原(IV-C)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葛根素治疗组(10只)、维生素C治疗组(10只)、维生素C和葛根素联合治疗组(10只).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Ⅳ-C、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Ⅳ-C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Cα1基因表达.结果 (1)4个糖尿病大鼠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葛根素和维生素C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葛根素治疗组、维生素C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尿素氮[(8.68±0.43)、(7.98±0.47)和(5.76±0.82)μmol/L]、血肌酐[(74.68±8.20)、(75.52±7.98)和(58.66±6.65)mmol/L]、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18.40±0.37)、(17.24±0.30)和(9.97±1.27)mg/24 h×10-3];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0.59±0.21)、(0.61±0.14)和(0.69±0.32)ml/min];Ⅳ-C、[(111.56±14.61),吸光度显著下调(110.78±9.69)和(95.44±9.97)].结论 复方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Ⅳ-C的表达,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和娄底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完成。①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取大鼠30只,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0只,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n=10):按100mg/(kg·d)灌胃1g/L维生素C(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批号:040217-1),1次/d;模型组(n=1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其余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每组干预16周。②干预结束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大鼠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测定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离主动脉,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③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因造模失败脱失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0只。①主动脉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内膜层细胞胞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为66.38±8.69,29.33±4.39(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阳性表达减弱(49.78±8.63,P<0.05)。②血糖水平:干预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近(P>0.05)。③血脂水平:干预后模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维生素可下调主动脉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并改善血脂水平,但无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并氨酰心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对43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者常规强心利尿治疗无效,改用卡托普利治疗,心率轻快者并用小剂量氨酰心胺治疗。结果显效21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达88.4%。对两者合用的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