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波幅和时间;检测血清中心肌酶谱指标。结果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P波、PR波、QRS波、T波、QT波时间均无差异,Ⅱ导联、aVF导联、V1导联、V3导联、V5导联的P波、QRS波、T波时间均无差异;心肌梗死患者V1导联的QRS波和T波的振幅大于健康者[(1.352±0.185 vs 0.258±0.042,0.792±0.089 vs 0.108±0.014)mV](P<0.05),CK-MB、hs-cTnT含量高于健康者[(34.22±4.84 vs 11.44±1.63)U/L,(25.28±3.25 vs 4.94±0.60)ng/L](P<0.05);V1导联的QRS波和T波振幅与CK-MB、hs-cTn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取得与常规心电图相当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振幅与心肌酶谱相关,可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指标、血小板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ACA、MCA、PCA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7)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控制血压,减轻疼痛,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更为满意、及时的控制,提高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率和生存率。结论:协助医师早期诊断,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控制血压和做好疼痛的护理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率、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并记录干预前后的心率及血压、心功能。结果经过12周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显著下降(P均〈0.05),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仅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异常率、血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8.
脑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据统计,脑卒中病人75%左右遗留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轻度偏瘫病人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被称为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1]。据统计,脑卒中病人75%左右遗留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2]。轻度偏瘫病人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被称为偏瘫步态。对偏瘫病人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最基本的目的是通过训练促进偏瘫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各相关危险因素与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80例,分为斑块组(n=86)和无斑块组(n=94),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静脉血中血脂相关指标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饮酒史和血脂生化检测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Lp(a)]、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增高(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史和LDL-C、载脂蛋白B(ApoB)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发生,其中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是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HDL-C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