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随着交通的高速化,髌骨位置表浅极易损伤,造成骨折逐渐增多,以往多种内固定方法均不够理想.寻求可靠、稳定的内固定方法成为骨科同道的共识.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4mm空心拉力钉加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8例,全部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序贯试验法测定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39例,鞘内给予舒芬太尼及0.75%左旋布比卡因重相对体积质量混合液2.5 mL。以上一例患者结果,根据序贯试验方法确定舒芬太尼浓度。患者术后12 h内无请求镇痛视为有效,舒芬太尼初始浓度定为0.1μg/kg。结果 39例患者中,有4例排除分析。由此得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EC50为0.145 6μg/kg,其95%可信区间为(0.132 5,0.160 0)μg/kg。结论序贯试验法测定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的EC50为0.145 6μ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麻下行带膜支架治疗的183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后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出院后复查支架塌陷情况、位置和形态、夹层假腔直径情况、内漏等并发症及生存率、生存质量等。结果 183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ICU留观时间为(3.08±1.93)d,平均住院时间为(7.08±1.67)d,术后30 d病死率为1.09%;出院后定期影像学复查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塌陷、移位,形态正常,未出现夹层复发、破裂和逆向撕裂,未发现长期存在的内漏。随访过程中死亡4例,其中3例诊断为脑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为97.82%,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和稳定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21年永修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2021年随机抽取永修地区162所学校及幼儿园儿童青少年52 55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永修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现状。结果 52 553例儿童青少年中视力正常22 174例,视力不良30 379例。30 379例视力不良中散光5 572例(10.60%),斜视4 547例(8.65%),近视20 260例(38.55%),近视中单一近视16 175例(30.78%),近视、散光4 085例(7.77%);永修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比例随着年级增长而呈升高趋势,各年级近视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近亲屈光异常史、体质量指数>25 kg/m2、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1 h/d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天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2021年永修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比例相对较高,多见于女生,且随着年龄升高近视比例逐渐升高,同时近视发生与近亲屈光异常史、体质量指数、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日户外...  相似文献   
6.
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是后续饮食行为的基础, 对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有重要影响。照养人的喂养行为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喂养行为是可改变及可干预的因素之一。顺应喂养是近年被广泛推荐的婴幼儿喂养行为, 现对当前顺应喂养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旨在扩展顺应喂养知识, 为促进科学喂养和培养儿童良好饮食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丽  朱九群  龙超  何林  董文娟 《西部医学》2021,32(9):1388-1392
【摘要】 目的 探讨达卡巴嗪长循环脂质体(PEGylated dacarbazine liposome,PEG-DTIC-LP)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效应。 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PEG-DTIC-LP,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性等性质。建立荷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DTIC溶液组、PEG-DTIC-LP组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于第1、3、5、7、9天按10 mg/kg给药剂量给生理盐水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脂质体组尾静脉注射空白脂质体混悬液,DTIC溶液组尾静脉注射1mg/mL DTIC溶液,PEG-DTIC-LP组尾静脉注射1 mg/mL PEG-DTIC-LP混悬液。以肿瘤体积、小鼠体重、中位生存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PEG-DTIC-LP的抗肿瘤效应。 结果 制备的PEG-DTIC-LP为半透明乳白色有蓝色乳光的液体;包封率为(60.41±2.47)%,载药量为(5.95±0.24)%;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53.8mV;放置7天后PEG-DTIC-LP包封率无显著变化(P>0.05),放置14天后包封率下降明显(P<0.05);PEG-DTIC-LP组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DTIC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但与空白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PEG-DTIC-LP组>空白脂质体组>生理盐水组>DTIC溶液组(P<0.05);PEG-DTIC-LP组体重低于其余三组(P<0.05)。 结论 将达卡巴嗪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吗啡酮组(H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12只。采用前房加压灌注的方法制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H组颈内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1mg/kg,M组注射吗啡1mg/kg,C组和I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变化,测定视网膜内层厚度及全层厚度;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及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MDA浓度和SOD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视网膜出现病理学损伤,AI明显升高(P<0.05);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含量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和MDA浓度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减弱(P<0.05)。与IR组比较,H组和M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AI明显降低(P<0.05);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TNF-α、IL-6和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视网膜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9.
空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多数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容易误诊.且可致反复消化道出血。空肠血管瘤在出血量小、诊断明确前可行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且有近期再出血可能。对出血量较大者则常需手术治疗。我院于2009年4月收治了1例空肠血管瘤致反复消化道出血的43岁男性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