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既往采用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均不能阻止或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过程犤1犦。我院自2001-01~2002-08,我院对临床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1例62髋,采用介入注入扩血管药物及溶栓剂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41例中男35例,女6例。年龄9~57岁。双髋21例(42髋),单髋20例。29例(44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日饮酒量在300~500ml;6例(12髋)患者有长期应用激素药物史;4例(4髋)患者有外伤史。临床表现均以患侧髋关节疼痛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47例重症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2例)。A组予PRVC通气,B组予SIMV PSV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ABGs)、呼吸力学、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MV)后,ABGs明显改善(P<0·01),PIP、Pplat较B组降低,Cdyn优于B组,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PRVC在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PIP和Pplat,改善ABGs和Cdyn,缩短MV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200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7例。A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和降纤酶(首剂量为15U,以后隔日5U,共4次,均加入生理盐液250mL,2~3h内静脉滴注);B组仅使用降纤酶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结果在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的ESS、ADL、A-PACHEⅡ和CRP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A组的各项指标优于B组;A组有效率(67.4%)高于B组(40.4%)(P<0.05);两组的3个月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颅内出血发生,少数患者发生颅外出血,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用降纤酶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0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COPD患者纳入研究,进行综合医院抑郁量表(HAD-D)评分,按照是否合并抑郁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以患者死亡或者完成5年随访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非抑郁组(log-rank法,χ~2=6.94,P<0.01);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抑郁独立于其他因素,与COPD患者死亡相关(HR:1.84,95%CI:1.08~3.11).结论 合并抑郁的老年COPD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抑郁是老年COPD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肌钙蛋白Ⅰ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I(cTnI)监测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21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92例)和cTnI正常组(123例).观察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和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 结果 两组患者CK-MB、LVEF、总住院时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 伴有cTnI升高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有较高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住院病死率,需要更长时间的ICU治疗和更高昂的住院费用,监测cTnI水平在此类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分别予无创性正压通气 (NPPV)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采用容量控制性低通气 ,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 +压力支持通气(PSV ) +呼气末正压 (PEEP)。结果 :15例危重哮喘患者均抢救成功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控制性低通气、PEEP和PSV的有机结合是抢救危重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7.
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4 5例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R、RR、SBP、DBP和临床征象的变化 ,动脉血pH、PaO2 、PaCO2 、SaO2 的变化。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 ,4 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HR、RR、SBP、DBP和动脉血pH、PaO2 、PaCO2 、SaO2 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 ,避免了气管插管 ,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水平与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45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清1,25(OH)_2D、甲状旁腺激素、25-OH维生素D、钙和磷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5例患者中10例住院死亡,病死率为22.2%。存活组与死亡组AKI患者的血清1,25(OH)_2D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41.5)pg/mL vs.(33.8±24.1)pg/mL,P=0.043];死亡组患者血清磷水平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1)mg/dL vs.(4.5±1.6)mg/dL,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高水平1,25(OH)_2D为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191,95%CI:1.154~1.233,P=0.008;OR=1.281,95%CI:1.067~1.538,P=0.018)。结论1,25(OH)_2D与AKI患者死亡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判断AKI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两步法在超声引导下单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伴出血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2021年于南京市中医院超声科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治疗的患者47例。传统治疗组对单纯性囊性结节伴出血患者仅进行超声引导下抽液+硬化治疗术;两步法是在传统超声引导下抽液+硬化治疗基础上,治疗术后3~4 d,再次对囊腔内渗出液进行单纯抽液治疗。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囊肿变化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传统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7.9%,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后,囊肿缩小率分别为:44.1%,65.5%,76.3%,83.2%,术后6个月复发率68.4%;两步法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6.4%,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后,囊肿缩小率分别为:60.4%,81.7%,91.8%,95.4%,术后6个月复发率降为25.0%。结论 两步法可以明显减少囊肿复发率,增加囊肿缩小率,加速囊肿吸收的进程,而不增加患者的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UTI)自从1909年被Beuer等首次报道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我们对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对UTI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