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显示肝癌病灶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的最佳keV条件,并与融合能量图像比较,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肝癌检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双能量双期扫描的30例肝癌患者影像学表现.采用双源分析软件处理产生单能量(40~140 keV,间隔10 keV)图像,测定单能量图像、100 keV和140 keV图像中病灶的CNR和图像噪声.优化单能量图像中检测肝癌的最佳CNR值和图像噪声值.通过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对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期图像中所有病灶的最佳CNR的单光子能量水平集中分布在70 keV,所占的比例为81.8%(27/33).图像噪声水平的最低点位于70 keV和80 keV.综合考虑图像质量和病变对比,笔者选择70 keV图像与融合图像进行比较.70 keV单能量图像的CNR与100 keV图像无显著性差异(1.68±1.04,1.88±1.59,P=0.149),>140 keV图像且有显著性差异(1.68±1.04,0.62±0.92,P=0.000).图像噪声<100 keV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6.52±1.53,8.55±1.11,P=0.000),与140 ke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53,7.60±2.73,P=0.050).结论 能谱CT 70 keV单能量图像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肝癌病灶的CNR,这将有助于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观察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转移瘤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以及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TACE的效果。方法应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在TACE前和TACE后25~35d行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 TACE前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n,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TACE后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BF、BV、PMB、ALP均较TACE前减低,PVP、HPI均较TACE前增高(P<0.05);TACE后肝转移瘤PVP、HPI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灌注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能够评价TACE前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7岁.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发热病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肝炎病毒(-).化验:AFP 4.03(0~7 ng/mL),铁蛋白294.30(30~400 ng/mL),CEA 3.33(0~5 ng/mL),CA19-9 14.50(0~37 ng/mL).CT示:肝左外叶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最大层面约5cm×7cm,向下突出于肝脏轮廓之外,边界清晰,似可见包膜,病变密度不均,内可见脂肪密度,CT值约-4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呈相对低密度(图1~3).  相似文献   
4.
动态轴向压缩工业色谱分离栀子苷的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纯度栀子苷的工业色谱分离工艺。方法: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水提液中栀子苷进行富集,经工业色谱精制纯化,分别运用TLC,HPLC和电喷雾质谱(ESI-MS)对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和表征。HPLC条件为流动 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7 nm;ESI-MS条件为干燥气温度350℃,毛细管电压4 000 V,分离器电压65 V,传输电压135 V,质荷比扫描范围50~1 300,正离子模式,流动相甲醇-水(1:1),流速0.5 mL·min-1,不经过色谱柱。结果:栀子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加3 BV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继用30%乙醇2.5 BV洗脱,收集洗脱液,加乙酸乙酯-甲醇(10:1)混合液以300 mL·min-1的流速进行洗脱,TLC跟踪检测,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出现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干燥;栀子苷纯度达98.6%,转移率68.9%。结论:采用动态轴向工业色谱制备栀子苷的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且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综合多种影像学对比研究,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小肝癌患者,进行CT增强、MR弥散成像、MR多期增强3种检查方法,并进行两两联合。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出三种方法及两两联合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从单纯三种方法对良恶性的诊断结果来看,MR增强的灵敏度高于其他方法 ,联合试验后以CT增强和DWI、MR增强和DWI联合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临床怀疑小肝癌的患者在经济情况允许下可行MR增强扫描,弥散成像可做补充检查技术;如果患者经济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行CT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时加做MR弥散成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①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浅分叶14例(14/16,占87.5%);5例周围见假包膜形成(5/16,占31.3%);1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囊变区。②CT增强扫描:9例动脉期、静脉期边缘及分隔见轻度强化,病变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9/16,占56.3%),7例见逐渐向心性充填的“轮辐样”强化影(7/16,占43.8%);10例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逐渐向病变中心填充(10/16,占62.5%);11例病变中心区域可见不强化的裂隙样低密度区(11/16,占68.8%),7例周围正常血管影可见受压移位或变形(7/16,占43.8%)。结论: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脑血管意外(CVA),通常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大类。本病致残率高主要表现为脑局灶症状、肢体偏瘫等。CVA的治疗急性期主要取决于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脱离危险期后,主要根据全身情况、偏瘫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临床根据下肢的功能状态将偏瘫分为Ⅲ度。轻度:下肢能抗肢体重力及一定阻力,将下肢抬高,并维持片刻,膝关节能较好完成立膝动作,踝关节伸屈较自如;中度:下肢可抗肢体重力将下肢轻微抬高,膝关节较难完成立膝动作,踝关节能或不能运动;重度:下肢不能抗肢体全重力做运动,膝关节不能完成立膝动作,踝关节不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