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基于蛋白质泛素化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第9周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双蒸水10 mL/(kg·d)灌胃,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60 mg/(kg·d)栀子苷溶液和10 mg/(kg·d)盐酸吡格列酮溶液,共干预8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去泛素化酶活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过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组织TG含量、血清TC、LDL-C含量均升高(P<0.05),肝组织USP18、TAK1、TAB1表达降低(P&...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是指肥胖、高血压病、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一个个体中同时存在的临床综合征。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梁惠卿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多因过食肥甘厚味之物,加之缺乏运动,从而阻碍三焦气机,导致三焦气化不畅,使得人体的津液失于输布,各种病理因素如痰、浊、瘀、热等产生瘀滞体内,故三焦气化失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三焦是通行诸气、运行津液的通道,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滥,痰浊内盛,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梁教授认为如果单从脾、肾、痰、瘀论治只是侧重于三焦气化障碍的某一个环节均不够全面,而应从三焦气化理论角度治疗代谢综合征,故在其辨治上应注重通利三焦,使三焦枢机畅通,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梁教授从“三焦气化”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经验,在运用药物治疗本病的同时需要患者饮食控制以消除浊脂化生之源、加强运动促进气化功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的传染病,在其发病过程中易合并肝脏损伤,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现从中医经脉传变、五行关系、气机升降及阴液代谢等方面阐述肝肺生理病理关系,并基于肝肺相关理论探讨新冠肺炎合并肝损伤的中医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解毒宣肺、利胆清肺、清肝肃肺及养肝润肺四方面。五脏一体,肝肺相关,在论治新冠肺炎同时应注意兼顾肝脏,宜早治之,以防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一气周流”模式是对人体气机活动的总结概括。其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以中土为轴,清气左旋上升,浊气右旋下降,兼顾四象,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梁惠卿教授认为,一气周流出现停滞,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临证常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肝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