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调控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系HS-5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CCRF-CEM和CEM-C1中HOTAI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用si RNA沉默CEM-C1细胞中HOTAIR的表达,CCK-8法检测si-HOTAIR对CEM-C1细胞活力的影响; Brd U法检测si-HOTAIR对CEM-C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地塞米松抑制CEM-C1细胞增殖的增效作用; Hoechst 33342染色法和caspase 3/7活性检测法研究si-HOTAIR对CEM-C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CCRF-CEM和CEM-C1中HOTAIR的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骨髓基质HS-5细胞(P 0. 01)。在CEM-C1细胞中干扰HOTAIR表达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发生凋亡,地塞米松抑制CEM-C1增殖的作用被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P 0. 01)。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增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活力,促进其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七味净肝灵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2 mg/kg)阳性对照组和七味净肝灵高(8 000 mg/kg)、中(4 000mg/kg)、低(2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均按1.5m L/kg腹腔注射0.5%DMN溶液,1次/2 d,同时每天灌胃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共40 d。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活动、体质量、外观及毛发变化情况。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h,随后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及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ALB、TBIL水平;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LN、Ⅳ-C、H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七味净肝灵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PCⅢ、LN、Ⅳ-C、H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α-SMA、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七味净肝灵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七味净肝灵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火炭母总黄酮对D-氨基半乳糖(D-Gal N)建立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200 mg/kg)及火炭母总黄酮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100 mg/kg),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均腹腔注射D-Gal N(500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建立16 h后,收集血清及肝组织,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ST、ALT、TBIL、T-SOD、MDA和GSH-Px的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与IFN-γ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10与白IL-4的表达水平;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严重受损,肝细胞明显坏死,提示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总黄酮剂量组(400 mg/kg和200 mg/kg)小鼠血清或肝组织中AST、ALT、TBIL、MDA、TNF-α和IFN-γ水平不同程度显著下降,而T-SOD、GSH-Px、IL-10和IL-4水平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火炭母总黄酮能够显著改善肝损伤病变程度。结论:火炭母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调节肝组织Th1/Th2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