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及分布特点,以便更好的开展水质放射性监测和评价工作。方法 抽查北京市12个行政区共215 件乡镇地下饮用水样品,依据EJ/T 1075—1998《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 厚样法》、EJ/T 900—1994《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 蒸发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50(0.052)Bq/L,范围为(0.001~0.210)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48(0.038)Bq/L,范围为(0.002~0.261)Bq/L,所有样品的总放射性水平皆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所有行政区地下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在2018—2019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一时期不同行政区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潮白河水系的密云、怀柔和顺义较高。结论 北京市乡镇饮用水中放射性本底分布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革兰氏和巴氏两种染色方法检测线索细胞的准确性。方法:对1052 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分别采用革兰氏和巴氏染色法检测线索细胞。结果:革兰氏染色法检出线索细胞1052 例,符合率100% ;巴氏染色法检出线索细胞1004 例,符合率95.4% 。结论: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线索细胞优于巴氏染色法检测线索细胞。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成本低,更适用于临床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点,为老年结直肠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经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行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老年患者共1272例,中青年患者861例,除外恶性肿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直肠腺瘤的数量、大小、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老年结直肠腺瘤组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比例要高于非老年组结直肠腺瘤患者(31.2%比20.9%,P0.001)。而在非老年组中,更多的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症状(45.5%比40.2%,P=0.008;36.7%比25.6%,P0.001)。老年组患者多发腺瘤情况要多于非老年组(39.9%比31.5%,P0.001);直径≥10 mm腺瘤的数量也多于非老年组(30.0%比14.1%,P0.001);绒毛状腺瘤比例也高于非老年组(19.0%比16.6%,P0.001)。结论老年患者结直肠腺瘤较中青年患者具有更高的恶变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院诊治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使用QOL和SCL-90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QOL和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儿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功效。方法拟择期行胸腔镜下隔离肺切除术的90例婴儿,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组(D组),单独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组(R组),对照组(C组)。关胸前15 min在胸腔镜直视协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D组患儿各注入0.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1mg/mL罗哌卡因的混合注射液(0.1mL/kg),R组患儿各注入1mg/mL罗哌卡因注射液(0.1mL/kg)。记录患儿拔出气管导管时(T0)、拔出气管导管后6h(T1)、12h(T2)、24h(T3)的CRIE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结果在T0、T1时,患儿的CRIES评分比较:D组较R组低(P 0.05),D组与R组均较C组低(P 0.05);其余时间段,三组患儿的CRI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抑制呼吸、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结论婴儿胸腔镜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前双源心脏CT(DSCT)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脱离术中造影进行PDA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38例经超声诊断为PDA的患者,其中21例术前行心脏DSCT检查,重建获得PDA影像,并与术中造影所显示PDA形态对比;在此基础上,后17例经超声诊断为PDA的患者,尝试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指导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不穿刺股动脉、不进行降主动脉造影,经静脉途径直接完成介入治疗,术中、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术中造影组21例PDA患者CT重建图像与术中造影影像形态高度一致,CT重建图像、术中造影PDA最窄径分别为(5.2±1.9)mm vs(4.7±1.7)mm(相关系数0.88);释放后封堵器腰部直径为(7.0±2.0)mm(与CT重建PDA最窄径相关系数为0.92,与术中造影PDA最窄径相关系数为0.90);术前接受CT检查、术中未进行造影,尝试直接封堵的17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CT重建PDA最窄径以及释放后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5.0±1.9)mm vs(6.7±2.2)mm,术后随访未见左肺动脉、降主动脉医源性狭窄。结论术前心脏DSCT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PDA解剖影像资料,初步临床资料显示,它可以替代术中造影,为PDA的介入治疗提供充足的支持;同时术前CT检查有助于发现合并的心脏大血管畸形,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DSCT检查的辐射剂量问题以及如何减少辐射计量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新鲜骨折患者在术前均行下肢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D检测.D-D检测值>500/μg/L为阳性.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栓组(T组)和非血栓组(NT组).记录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及D-D检测结果.结果 T组D-D为(2 101士561)μg/L,NT组D-D为(1137±223)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检测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19.2%,准确度为40.0%.阳性预测值为34.4%.阴性预测值为62.5%;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6.2%,准确度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9.0%,阴性预测值为81.0%.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D-D检测(P<0.05或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骨折患者下肢DVT的首选方法,D-D检测既不能诊断也不能排除DV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放松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理曲度改善、以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组采用单纯放松手法,在治疗6疗程前后分别测定颈椎生理曲度值,统计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也分别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的效果。单纯放松手法能更加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其手法安全性、可调控性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31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56例,治愈29例,显效72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91.02%,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针灸加指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将病程在 2个月以上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 ,其病程长 ,治疗难度大。笔者用针灸加指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 5例患者均在本院针灸门诊就诊 ,病程在 2个月以上的面瘫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5~ 64岁 ;对照组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7岁。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2 .1.1 针刺治疗 取穴 :鱼腰、攒竹、阳白、太阳、下关、牵正、地仓、颊车、翳风、人中、迎香、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 ,四肢穴位均为双侧。每次选用 6~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