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栀子豉汤出于《伤寒论》第 78条 ,是治太阳病“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 ,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的主方 ,方后注有“得吐者 ,止后服”的说明。而临床所见 ,服该方少有致吐者 ,因而历代医家对其吐与不吐各执一端 ,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对现今的影响 ,则是病家畏吐而不敢服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芍药运用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芍药的经验探讨,结合古今医家对该书用芍药的发挥,以桂枝汤、芍药甘草汤、黄芩汤、胶艾汤等为代表方,将芍药最具代表性的运用要点归纳为敛阴和营、舒挛止痛、导滞除痹、补肝养血四个方面,并以原书中芍药在不同方药配伍环境中的加减运用,展示了仲景严谨的配伍法度和灵活化裁相统一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两个整体观出发,即人应自然而生,四时气候的突变或致病因素,时刻危害着机体,破坏体内内环境的平衡;第二,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气血津精的生化、输布要靠五脏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中医治病就是从两个整体观出发,组织药方,调节平衡,反应药物能否治病,要从病机与方药的纵横两个方面去考虑,分析病机确定治法,是指导方药组成的纵向联系,是关键;二要从方内药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去考虑,反映方药的横向关系,即是君、臣、佐、使.  相似文献   
4.
黄敏哲  熊雪芹  黄仁礼 《光明中医》2020,(16):2562-2564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阻塞性肺病,应选择在哮、喘咳久不愈,也即久病入络;套用解剖和病理学认为病变发展到细支气管周围炎,波及到肺组织影响血管壁增厚,变性、管腔狭窄阶段,使用活血化瘀较为适宜;微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的外象出现应加强活血化瘀的使用。活血化瘀法有助于肺脏通,元气充,上排痰有力,下三焦循行无碍,痰瘀消,气顺而不壅塞,才能阻止或逆转肺病的传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栀子豉汤"方后有"得吐者,止后服"的记载,后世医家以成无己为代表,遂将该方注为"吐剂".该方是否致吐,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笔者认为栀子豉汤本身并不致吐,其造成呕吐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病邪在"胸膈",位高而易致吐;二是病性为"郁热"甚,具有向上向外的病理发展趋势;三是方药具有"宣发"的作用特点,服药后,郁热"发开",邪气因势宣泄发越而上逆.正是三因素的集合,导致了致吐的反应,而非栀子、豆豉直接所为.故前人虽有"得吐"之论,但未必即是"吐剂".  相似文献   
6.
巴豆临证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礼 《新中医》2004,36(10):68-68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之功。是治疗寒积、乳积、肉积、二便不通、喉风、喉痹、下肢水肿等急难重症之要药。本品所含巴豆油、巴豆毒素均具较大毒副作用。用好此药关键是炮制,但炮制火候不易掌握。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掌握生用巴豆煎汤内服之法,取效快捷而安全,现将临证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风不是风     
脑卒中是危急重症,为脑血管意外所引起,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偏瘫、暴厥、薄厥等等,临床极为常见。正确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对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四个不同历史时期脑血管意外疾病的认识进行了归纳,认为唐汉以前,认识中风以外邪人中为主,对中风认识处于朦胧阶段;宋金元时期,以内虚邪实为基础,开始重视病因的研究,是正确认识该病的转折阶段;明清时期,以张景岳为代表,否定外风之说,认为是“内伤积损,颓败而然”,是对本病认识的渐趋成熟阶段;当今借助科技的发展,对血和血管进行直观研究,病因虽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本病与基因、血液粘度、血液流速、血管变性等多因素复杂影响相关,是对本病认识的日益清晰阶段。  相似文献   
8.
9.
殷健操  周荣  黄仁礼 《光明中医》2020,(16):2560-2562
本文讨论1例新冠肺炎产妇,经初始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反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据患者舌、症重新辨证,从"热入血室"论治,予小柴胡汤加味。药后患者舌、症均明显好转,病毒核酸检测从阳性迅速转阴。提示针对产妇新冠肺患者采用"热入血室"的个体化辨证论治对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毒核酸转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带下、月经不调、崩漏、生殖器肿瘤等四个方面的妇科临床常见病症,提出湿热兼瘀这样一个复杂证型,并从理论上探讨湿热与瘀血相合的病理变化过程,揭示湿热兼瘀是多种妇科疾病的病理基础,治疗难度颇大。同时指出:对以本证型为特点的妇科疾病的治疗,既当湿、热、瘀并重,又当分清先后缓急,以治湿为先,则热无依附之所,血无瘀蓄之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