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康复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和改善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的42例意识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给予患者tDCS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CS,阳极置于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阴极置于右肩部,刺激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6周。2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右侧屈肘肌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治疗前2组CRS-R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观察组CRS-R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反应者为13例(61.90%),无反应者为8例(38.10%);对照组反应者为2例(9.52%),无反应者为19例(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药物、高压氧、专科护理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 d,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20、30 d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及治疗30 d后的清醒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20、30 d后GCS、CRS-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0 d后观察组清醒率为20.0%(1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6/50,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醒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改善患者意识水平,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骨健颗粒促进家兔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蛋白-2(BMP-2)及血清骨钙素(BGP)表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125只桡骨骨折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伤科接骨片组(B组,又称阳性对照组)及骨健颗粒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每组25只,分别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1次/日,A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B组给予伤科接骨片200 mg· kg-1、C组给予骨健颗粒0.4g· kg-1、D组给予骨健颗粒0.81 g·kg-1、E组给予骨健颗粒1.62g· kg-1,均以10 mL·kg-1生理盐水混匀ig.分别于术后第1,2,3,4,6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家兔骨痂中TGF-β1和.BMP-2含量;用放免仪检测外周静脉血BGP的含量;用血黏度测试仪检测术后2周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 ~E组骨痂中TGF-β1和BMP-2在术后2周时出现高峰,A组在3周出现高峰,峰值比较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BGP均在3周时出现高峰,峰值比较D组>E组>C组>B组>A组;2周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低切D组和A组、B组、C组、E组比较P<0.01或P<0.05;血沉、压积、血浆黏度D组和A组、B组、C组比较P<0.01.结论:骨健颗粒较其他组能促进家兔骨痂中TGF-β1、BMP-2的表达且峰值较A组提前出现,能提高血清BGP的峰值,明显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以中剂量效果为著.结论:骨健颗粒明显缩短家兔骨折愈合的时间和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介素(IL)-10mRNA、IL-6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药物组予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于双侧顶颞前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旁回IL-10mRNA、IL-6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旁回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明显升高(P0.01),海马旁回IL-10mRNA、IL-6mRNA、TNF-α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NDS和NS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NDS和NS明显降低(P0.05),海马旁回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IL-6mRNA、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进缺血后海马旁回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是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复方玉屏风散口服液和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玉屏风散口服液(6 g/kg.d)和复芪止汗颗粒(27 g/kg.d)灌胃,测定其胸腺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INF-γ水平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玉屏风散口服液和复芪止汗颗粒均能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NF-γ水平,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口服液和复芪止汗颗粒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但玉屏风散口服液效果优于复芪止汗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比较含红芪与含黄芪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抗衰老的影响。方法:用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玉屏风散中的黄芪后,观察两方高、中、低剂量对老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剂量;采用MTT法确定最佳剂量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作用的最佳稀释浓度和作用时间;用最佳稀释浓度的含药血清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用最佳时间后观察衰老细胞的阳性率,检测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脾脏、胸腺脏器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中剂量(0.4ml/20g)效果最佳。MTT结果表明不同稀释浓度的中等剂量含药血清均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以终浓度为20%的含药血清培养72h刺激增殖效果最佳,且红芪玉屏风散优于黄芪玉屏风散;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表明含药血清作用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后,衰老细胞减少,且红芪玉屏风散效果优于黄芪玉屏风散;红芪和黄芪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均能调节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活性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且红芪玉屏风散提高T-SOD活性作用较黄芪玉屏风散好,其余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红芪玉屏风散与黄芪玉屏风散在抗衰老方面有相似作用,且在增强脾细胞增殖能力、提高T-SOD活性,降低衰老细胞数方面优于黄芪玉屏风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初步探讨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AICD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AICD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接引方,每日1剂。2组均治疗7 d。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7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TXB2及6-Keto-PGF1α含量。结果治疗第7日,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0%)优于对照组(8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日,2组患者血清TBX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T/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6-Keto-PGF1α显著增高(P0.01);第7日2组患者血清TXB2水平及T/P值较第3日明显降低(P0.01),6-Keto-PGF1α显著增高(P0.01),第3、7日试验组血清TXB2水平及T/P值低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调节T/P失调是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AIC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面对干燥综合征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研究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循证依据尚不充分,今后需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大规模研究,制定该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统一标准,以进一步指导中医药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红芪替换经典复方中的黄芪后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给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补中益气口服液、益气养血口服液、复芪止汗颗粒和玉屏风口服液中的黄芪后灌胃进行体内拮抗实验,测定小鼠脾脏指数、血清HC50、CD19+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4含量。结果: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各黄芪复方和红芪复方作用后小鼠脾脏指数、血清HC50、CD19+B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4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含红芪的玉屏风水提物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玉屏风口服液,其余各复方经比较虽然红芪复方作用稍强于黄芪复方,但差异无统计学。结论:红芪替换黄芪配伍其他药物后与原方相比在调节体液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健颗粒在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异构体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阐明骨健颗粒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方法:5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接骨片对照组及骨健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14、21、28d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比色法及化学分析法测定VEGF的含量和NOS总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和ALP的活性。结果:(1)骨折愈合早期血清中VEGF浓度(以OD值表示),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空白组在1、4、7、14d、21、28d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比较,在7、14、28d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血清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及空白组在4d、7d、14d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21d时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空白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1d时有显著差异(P<0.05)。(3)血清i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在7、21d时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在1、4、7、21d是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4)血清c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及空白组在4d、7d、14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在1、21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5)血清ALP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及空白组在7、14、21、28d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在4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以上五组实验结果中,骨健颗粒有效剂量在0.81~1.62g/kg之间,但以0.81g/kg效果为著。结论:骨折愈合早期血清中VEGF、NOS和ALP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不相同;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能提高VEGF的表达量和激活NOS酶活性以及提高ALP的活性,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骨折的早期愈合,这可能是其产生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