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医类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由明代医家江瑾、江应宿父子经20年撰辑而成.辑录了明代以前及明代诸医家的医案.还有江氏个人临证验案共2400余则。江氏父子精心选取医案,并进行了细致、系统的研究,依据病因、病位、病性等原则分门别类,病种门类以中风、伤寒、内伤、火热、痰、喘、泻、痢、瘾瘕等为主,全书共有205门,涉及内、外、妇、儿、伤、眼、五官、传染病等科。医案是医家进行医疗活动的忠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发展的状况。现就《名医类案·痰》作一分析.以资临床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鲍健欣 《四川中医》2009,27(3):31-33
《名医类案》作为一本医案类书,选录的医家医案众多,体现出了医家深厚的理论造诣,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若能将某一医家的医案进行仔细梳理,可为了解、学习及研究医家的学术经验提供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仅举其中收录的许叔微治伤寒医案七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3.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是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经文。历代医家对“足生大丁”的注释,可以反映出医学发展和人们认识疾病的过程。本文仅就其在不同时期的注释及阐发情况等方面加以综述。指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4.
清代医家对噎膈的认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除总结概括前人的论述外,对致病因素提出了新的阐释,在治疗上则以气血痰湿为主进行辨治,并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创制新方,对鉴别诊断、治疗难点禁忌等认识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举例分析《名医类案》中由于四诊致误的误治医案,强调四诊的重要性以及相互之间要紧密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近代名医秦伯未擅长以冬令膏方调治,兹举例分析不同病症的膏方医案,以示其运用膏方的经验及特色.  相似文献   
7.
明代名医冯兆张由儒转医,勤奋苦学,博采诸家精论,精研中医理论,其行医经验丰富,尤重医德,常怀好生济人之心.在学术思想上,主张大小合参,强调命门的重要性,重视元阴元阳,崇尚温补.  相似文献   
8.
从概况、主编简介、办刊宗旨、风格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民国期刊《国医正言》的情况,认为《国医正言》以复兴中医为己任,在弘扬国粹、振兴中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努力,在当时的北方中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相似文献   
9.
通过历史探讨及现状调查,得知阿曼自古便与中国有着传统药物的贸易交流,阿曼的优势药物为乳香、没药等。现今,阿曼仍在发展自己的优势草药,但阿曼的草药与石油贸易需要从气候、经济等方面采取平衡措施,且缺少科学研究与具体药物的出口数据,缺少严格的立法与支撑。阿曼的传统药物事业需要更多得到国家的重视,亦可融入文化教育事业。我国可为之提供法律依据、技术、资源上的支持,由此可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0.
鲍健欣 《中医药学刊》2010,(5):1059-1061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足"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的注释始终未能统一。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向不同的方面发挥,议论层出不穷。"足生大丁"的"丁"概念宽泛,内涵丰富,对其的认识不应囿于后起的疔疮。"丁"与"疔"是包涵和被包涵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对"丁"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足"的理解。而同是出现在《素问》中的其他"足"字具有3类不同的存在形式:以经络名称出现,以单个字形式出现,以词组形式出现。"足生大丁"的"足"作为单个字出现,与其余单个"足"字具有相同的语法条件,也当释为"脚",王冰注不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