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角药即三味药之间的系统配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彼此中药性味、七情、归经的异同转化为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方剂配伍,提高临床效率。而角药首现于《伤寒论》,并且广泛体现于张仲景提倡的八法中,其中在补法中,张仲景对角药的配伍范围甚广,配伍思维极为巧妙。角药,以三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构成三味中药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完整的圆运动,用圆运动理论阐释《伤寒论》补法中角药的运用规律,更有助于后代人理解张仲景关于角药配伍的思想过程,以便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鲁嘉欣 《光明中医》2023,(20):3910-39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TCMSP、GeneCard、OMIM和String等数据库获取升阳益胃汤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及靶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信息。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信息。基于生物信息学开源软件Bioconductor和R语言对药物作用的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升阳益胃汤的10个核心成分通过调控相关通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且RELA、JUN、MAPK1、STAT3、TP53等靶蛋白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基因。结论 升阳益胃汤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伤寒论》第74条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故水入即吐,称为水逆证。其形成多由于患太阳病汗不如法,致邪气入里,水热互结于下焦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饮邪内停,水气犯胃,胃失和降,饮水拒而不受,则饮入即吐;膀胱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则小便不利[1]。1五苓散方义五苓散为治疗水逆证之名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5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