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毒性的产生应有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五味,中药的功效和毒性均来自五味。在五味中有毒药物的数量以辛、苦味为多,甘味最少,酸、咸味居中。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中药的性质是指其固有性质,包括形、色、气、味、质地等,以五味较为重要,其实质是理化性质,是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效应,是由中药的固有性质产生的,包括四气、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本文以《药典》为依据,探讨了五味与四气、归经、毒性的关系。发现辛味多温热,苦、甘、咸味多寒凉,酸味则温热与寒凉相近。各种味均入多经,在总体上以入肝经最多,其中苦、咸味主入肝经,辛、甘、酸味主入肝、肺、脾经。甘味有毒药最少、辛、苦味有毒药较多,酸、咸味有毒药居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实现我院校友论文著作资料检索系统过程中,就中医文献标引的特殊性和避免直接输入汉字、方便有效地进行检索,提高系统的查准率、查全率和友好性,在中医文献标引和智能化检索词输入两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魏炜佳  骆和生 《中药材》1989,12(12):42-43
咸味的归经始于《素问》,谓“肾欲咸”是五合之一(《五藏生成篇》),“咸入肾”是五入之一(《宣明五气篇》);“咸先入肾”(《至真要大论》)。本文以《中药学》教材所载药物为依据,对此论点进行探讨。《中药学》所载正药性味、归经俱全者414味,其中咸味药42味占10.2%。咸味药中纯咸者19味占45.2%,复合咸味(咸味兼其他味)23味占54.8%。  相似文献   
5.
辛味的归经最早见于《素问》,在《五藏生成篇》谓“肺欲辛”,是五合之一;《宣明五气篇》谓“辛入肺”,是五入之一;《至真要大论》谓“辛先入肺”。辛入肺的论点沿用至今。本文以《中药学》教材所载药物为依据,对此论点进行探讨。《中药学》所载正药中性味、归经俱全者414味其中辛味药154味占37.2%。辛味中纯辛者62味占40.3%,复合辛味92味占59.7%。一、辛味归经之一——与脏、腑的关系辛味与脏和腑的关系归纳如表1。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纯辛味药以入肺、胃、脾经为主;复合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所面临的内、外双重危机。指出图书馆要实现自我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在开展图书馆基本服务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开发用户市场,以及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五味与四气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味是中药的固有性质,是中药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四气是药物作用的四种性质,是在五味的基础上产生的作用。在五味与四气的具体关系上,辛味药主要产生温热作用,甚少产生寒凉作用;苦味药与之相反,产生寒凉作用的多,产生温热作用者少;咸、甘味药以产生寒凉作用者为多;酸味药产生寒凉及温热两类作用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五味的归经最早见之于《素问·五藏生成篇》谓:“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至真要大论》谓:“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自《素问》提出了五味的归经后,历代医家沿用至今,载于中医院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