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细菌学特点并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感染创面细菌以G^-杆菌为主(占69.58%),居分离细菌首位者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4.46%),G^+球菌中占首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3%)仅排行第五位。万古霉素对G^+球菌药物敏感率最高,而G^-杆菌则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仍以G^-杆菌为主,但细菌种类及致病力有所变化。防治感染的关键在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应根据细菌学分析结果于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胶原酶臭氧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为临床优选介入治疗方法。方法:89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胶原酶盘内法(胶原酶组,38例)、臭氧盘内外法(臭氧组,23例)与胶原酶臭氧结合法(胶原酶臭氧组,28例)介入治疗,于术后1/2~1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之后(中远期)随访。结果:胶原酶组、臭氧组与胶原酶臭氧组患者术后近期与中远期优良率分别为63.16%/65.79%、86.96%/69.57%、78.57%/85.71%,各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胶原酶臭氧组两者术后疼痛反应均明显低于胶原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原酶臭氧结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术后疗效确实,疼痛反应少,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