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联合应用TAE及PEI治疗43例原发性巨块型大肝癌。同时行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观察以确定再次注射无水乙醇的部位及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7.6%,肿块缩小率大于50%者占86.0%。活检病理证实肿块中心癌组织或细胞坏死率达100%。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7.4%、87.1%。a—FP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73.5%降至正常。本文还探讨了一种新的经皮肝穿病变定位,穿刺引导方法以及应用一种栓塞剂联合行肝动脉栓塞的特点。本文病例出现的合并症较轻微经适当处理短期内恢复。我们认为同时应用PEI及TAE治疗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多部位多层次的经皮肝穿活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体病灶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策略及操作技巧。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常规圈套技术无法成功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11例,采用导管辅助法、异物钳法及股静脉剖开等方法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2~71岁。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2个月复查血管超声。结果 10例患者成功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成功率91%。导管辅助法取出7例;异物钳法取出2例;1例因滤器无法进入鞘中,股总静脉剖开后取出滤器。1例因滤器与血管壁粘连紧密,回拉捕捉器时,回收钩断裂,最后家属放弃,取出失败。回收过程平均透视时间57.2min(17~115min)。滤器平均体内留置时间为37.8d(0~80d)。术后5d内全部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期间,复查血管超声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多种辅助性圈套技术回收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的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提高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表格又称表解,或简称表,是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或事物分类的一种有效表达形式,其是医学科技论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是描述医药科技资料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1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47例、气虚血瘀证44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4例)与测试集(27例),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算法构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837个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77.9%和8.1%的总体变异,两证候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过特征筛选,7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马氏钳蝎毒素中的一个钾通道阻断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IM: To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a potassium channel blocker (BmP-3) from the venom of Chines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METHODS: 1. Pu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gel-filtration, cation-exchange, and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ies. N-terminal was directly sequenced by double-coupling manual method.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on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er. Amino acid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after acidic hydrolysis for 20 h in HCl 6 mol.L-1 at 110 degrees C. 2. Toxic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mice and cockroaches. 3.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BmP-3 on K+ channels were tested in acutely dissociated rat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s using whole-cell patch-clamp configuration. RESULTS: 1. A pure peptide (BmP-3, 8.1 mg) was obtained, about 0.08% of total proteins of the venom. The N-terminal sequences were VGCEE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2938 in ESI-mass spectra. 2. No death occurred at the dosage of 200 micrograms in mice and 8 micrograms in cockroaches. 3. The peptide at 10 mumol.L-1 reduced the peak outward K+ currents by 63% +/- 4% in vitro. CONCLUSION: BmP-3 inhibited K+ channel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于我院就治的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患者49例,受累部位:颈静脉3例,上肢静脉8例,上腔静脉24例,下腔静脉5例,门静脉癌栓4例,髂静脉5例。分别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静脉置管溶栓术、静脉球囊成形及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5~7 d。随访3~12个月。结果 49例患者中,13例行滤器置入及静脉置管溶栓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静脉置管溶栓时间7.38 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1例,明显好转2例。36例患者行静脉球囊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94%;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1例,明显好转13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中无出现血管穿孔、破裂等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随访47例,13例患者因原有肿瘤进展而死亡,3例再次出现临床症状,31例患者血管超声提示治疗部位静脉血流通畅。结论介入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创伤小、耐受性好、症状改善明显、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在骨关节炎(OA)中的预测标志物。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OA数据集,通过PubMed收集SASP基因。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RF) 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SASP在OA中候选预测标志物,将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筛选出的候选预测标志物取交集得到共同基因,使用共同基因构建OA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选取预测模型中最优基因(P <0.001)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利用CIBERSORT探究OA数据集中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的免疫浸润水平。使用Cytoscape可视化共同基因的miRNA-TF-m RNA调控网络。将12只SD大鼠分为OA组和正常组,每组6只,OA组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构建OA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 PCR)对2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最优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GEO数据库获取1个OA数据集GSE48556,数据集中包括106个OA患者外周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动脉内灌注大剂量化疗药加碘油与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方法治疗晚期及复发膀胱癌28例,同时与应用静脉,膀胱内化疗及放疗方法治疗的24例病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组28例病人,完全有效21.4%部分有效78.6%其他方法组24例中完全有效4.2%部分有效54.2%,轻微有效12.5%,无效29.2%,动脉组6,12.24个月生存分别为100%,83.8%,72.2%,我们认为动脉大剂量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及复发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膀胱癌术前治疗或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分属两个受体超家族的二十余种亚基已被克隆。兴奋性氨基酸的复杂作用源于受体的多型性,受体的多型性则来自不同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对各种亚基氨基酸序列-功能关系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亚型多样性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苯环利定(Phe)对犬冠状动脉的作用.方法:利用冠脉条生物检定,电磁流量计记录犬血流量等技术分别观察Phe对犬冠脉螺旋条和麻醉犬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同时观察Phe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Dex)的拮抗效应.结果:Phe01-100μmol·L-1量效依赖地使冠脉条收缩,Dex非竞争性拮抗Phe效应.Phe10mg·kg-1使麻醉犬冠脉左旋支主干流量增加,从334(35mL·kg-1·min-1增加到510(58mL·kg-1·min-1.左室内压和血压缓慢升高,Dex5mg·kg-1对整体Phe作用有拮抗效应.结论:Phe离体与整体的冠脉调节不同,提示Phe中枢和外周调节效应可能不一致,Phe整体调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