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观察到,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后,患者症状反而加重,即缺血可导致脑损伤,再灌注还会进一步加重损伤。这种损伤与再灌时组织中大量氧自由基产生有关。丙二醛(MDA)是体内氧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所产生的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它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因此,笔者以此为指标,对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再灌不同时间(0、5、10、15、30、45、60、75、90min)脑心肝肾等脏器MDA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研究。试图说明:正.缺血再灌时脑组织MDA是否升高以及其变化规律;2.这种再灌时的MDA…  相似文献   
2.
体外抑菌实验微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微量定性定量法(MQQA),为抗菌药物的筛选和药敏试验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葡球菌为实验对象,以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2个已知药为工具药,用MQQA测出2个已知药对上述3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平皿法和试管法进行比较。结果:MQQA的MIC值对细菌活性的影响,通过酶标仪测试其吸光度值,求出ED50。结论:MQQA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抗菌药物的筛选和药敏实验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微生物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发明了许多检测细菌的自动化仪器,其技术基础是光散射,色谱技术,阻抗测量法,发光法,放射测量法,免疫技术等,其测量系统趋于微量化.这些系统大多用于医院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以定性描述居多、目前在药物研究领域,仍广泛采用试管法、平皿打孔法等。用微量定量法进行筛药,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建立微量定性体外抑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TT掺入法原理,采用酶标仪(318MC型)成功地进行了定量法体外抑菌实验检测。试验用84孔U型板(Sparke,USA),每孔加含绿脓杆自液(由西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