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疾病.容易与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混淆而造成误诊。我院于2006年7月收治1例较为复杂的颈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和传统药物在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镇痛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固定手术的膝关节骨折患者96例,按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药物组(n=46)及多模式镇痛组(n=50)。传统药物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12 h一次,持续至术后2周);多模式镇痛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12 h一次,持续至术后2周)+自控静脉舒芬太尼(30μg/(kg·L),持续2 ml/h泵入,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每12 h一次,持续3 d)。记录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90°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传统药物组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为7.50±0.69分、5.72±0.72分、5.13±0.50分、4.26±0.61分、3.43±0.50分、2.48±0.55分,多模式镇痛组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为7.28±0.61分、5.52±0.58分、4.74±0.66分、3.80±0.57分、3.00±0.61分、1.96±0.49分,术后1 d、术后2d、术后3 d、术后2周两组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优于传统药物组;传统药物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为50.74±2.95°、59.98±1.47°、71.83±2.71°、93.24±4.87°,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为55.4±8.53°、64.84±6.75°、76.88±8.11°、101.50±7.89°,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多模式镇痛组优于传统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至90°的时间为(10.0±1.7)d,多模式镇痛组为(7.3±1.0)d,多模式镇痛组短于传统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折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降低VAS评分,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获得满意的短期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骨密度和髋关节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272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匹配健康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受试者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及全髋的骨密度。并使用髋部结构分析(HAS)程序获得髋关节几何测量值。统计学分析髋关节几何参数与年龄、体重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在股骨颈狭区、股骨粗隆间区和股骨干区病例组测量的皮质骨内宽度、横截面积、截面模量、皮质骨厚度和屈曲应力参数测量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粗隆间区横截面积与总腰椎骨密度(r=0.58)、股骨颈狭区CT与股骨颈骨密度(r=0.92)及股骨粗隆间区CT与总髋部骨密度(r=0.81)的相关性最高。结论髋关节几何结构改变与慢性肾衰高度相关,测量髋部几何结构可提高慢性肾衰患者骨强度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ehatzker分型分类.随访指标包括:患者自我评价根据Macnab标准;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评分;放射学采用Rasmussen评分和Resnick-Niwoyama评分对骨折复位情况和关节退变程度进行评价;膝关节活动度;关节间隙和关节面高度变化.所得数值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总体优良率达到60%,患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是113°.Lysholm评分平均为83.1分(17~9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Lysholm评分同患侧关节面塌陷高度、患侧关节间隙呈负相关.单髁平台骨折评分高于双髁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Rasmussen评分平均14,0分(10~18分);患侧关节有81,4%(35/43例)出现骨关节炎表现,健侧仅有23.3%(10/43例);Rasmussen评分最差(11.5分)和最满意(16分)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发生率均为100%.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同患侧关节面下陷高度、关节间隙变化以及年龄相关,单髁平台骨折较双髁平台骨折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创伤情况,并提出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APACHEⅡ评分,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股骨转子间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行术前、术后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评分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328例,男79例,女249例;年龄58~100岁,平均(73.0±18.3)岁.术前APACHEⅡ评分平均(10.3±7.4)分,术后平均(13.7±6.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死亡23例,死亡率为7.0%.死亡组术前APACHEⅡ评分平均(14.3±3.2)分,术后平均(23.5±6.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死亡组术后APACHEⅡ评分与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呈正相关,APACHEⅡ评分=4.6234+0.145出血量+0.1002手术时间(出血量的P=0.002,手术时间的P=0.001).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可以量化,积极纠正贫血,控制疼痛,避免手术创伤的并发症,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早期手术治疗与延迟手术治疗对开放性手部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483例开放性手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受伤距手术时间<6 h,n=251)和延迟手术组(受伤距手术时间6~24 h,n=232)。比较两组患者的损伤程度、伤口感染发生率、手术翻修发生率,以及通过腕关节自评量表(PRWE)评估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损伤程度不同,比较简单损伤与复杂损伤患者手部伤口感染、手术翻修发生率和PRWE腕关节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手部伤口感染65例(13.5%)。简单损伤患者中,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2.8%;复杂损伤患者中,两组感染率分别为14.3%和10.3%,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手术翻修95例(19.7%)。简单损伤患者中,早期和延迟手术组翻修发生率分别为8.1%和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ryan-Morrey入路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Bryan-Morrey入路切开复位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AO-C型肱骨髁间骨折,切口从肘关节上方8 cm处开始至尺骨鹰嘴尖外侧并延伸至尺骨干近端,适当游离尺神经远近端,松解内侧肌间隔,打开肱三头肌内外侧及间隙,显露肱骨干远端及髁上部分,对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的附丽点进行处理,形成厚3~5 mm、直径2 cm的翻转骨片,保留肱三头肌与翻转骨片的连续性,复位并临时固定髁间骨折块,垂直放置肱骨远端外侧钢板和内侧钢板,肱骨远端解剖重建后复位翻转骨片。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18)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平均3个月。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于术后5个月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上肢功能DASH评分为10~28分,平均18.5分。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2~94分,平均88.9分。结论 采用Bryan-Mo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UTI)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397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以是否发生UTI为标准,将患者分为UTI组和非UTI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总住院时间、伤口感染、出院时的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分析UTI对患者围术期影响.结果 共95例(23.93%)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发生UTI,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糖尿病和帕金森合并症患者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UTI组比较,UTI组出院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I)值更小,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BI值和住院时间为UT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UTI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核素骨显像对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24例(66个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行全身核素骨显像和脊柱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椎体发生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以受累椎体个数为统计单位,在胸腰椎范围内,共66个椎体确定为责任节段,行椎体后凸成形术;MRI诊断60个节段,核素骨显像诊断58个节段,将两者的诊断个数进行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较高,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2,P=0.000)。结论:在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核素骨显像与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责任节段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