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名列第二位[1]。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对推动胃肠外科领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指手术医生通过蓝蝶手助装置,进行改良腔镜技术的手术方式。对于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从淋巴结清扫程度、肿瘤切除范围和近期临床疗效上,均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水平,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2]。手助装置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Uu)是性传播过程中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选择敏感性药物,避免耐药是临床用药的关键.为了解本院所在区域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笔者就近期对Uu的培养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早期梅毒虽然症状轻,但传染性强.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很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2月一2007年2月门诊收治的45例早期梅毒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早期梅毒虽然症状轻,但传染性强。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很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7年2月门诊收治的45例早期梅毒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从患者中分离培养的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35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者411例,阳性率为55.92%,Uu、Mh及两者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6.12%、1.77%和13.88%,单纯Uu感染显著高于Mh感染和混合感染(P0.05);药敏结果分析,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敏感率高,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差。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应重视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以合理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护理对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术后疼痛病人555例进行正确评估及针对性护理。结果: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良好,除昏迷病人外,满意率达到98%。结论:对术后疼痛病人的观察、评估,采取正确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7.
<正>肾结石是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尿路结石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1]。随着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技巧的日趋熟练与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电子输尿管软镜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和数字图像清晰等优点[2],且有向下270°、向上180°的弯曲度,能轴向180°旋转,几乎可到达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在肾结石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钬激光  相似文献   
8.
9.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护理对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术后疼痛病人555 例进行正确评估及针对性护理.结果: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良好,除昏迷病人外,满意率达到98%.结论:对术后疼痛病人的观察、评估,采取正确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0.
761例甲真菌病病原菌分离培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观察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76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5.18%,全甲营养不良型(TDO)占19.58%,近端甲下型(PSO)占9.99%,浅表白色型(SWO)占5.25%;共培养出致病真菌520株,皮肤癣菌占66.15%,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50.58%;酵母菌属占27.8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3.08%;烟曲霉菌占2.50%。结论临床分型以DLSO型为主,依次为TDO、PSO和SWO,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属和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