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近读古海志先生大作《“治病求本”初探》(《陕西中医》1989.3)深受启发。然而对其“‘病机’实为治病之‘本’”的宏论却不敢苟同。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古先生及杏林同仁。一、“‘病机’为治病之‘本’”的局限性“治病必求于本”作为中医治病的一个原则,掌握了这个原则,即探知这个“本”就要能确立具体治法,并依之遣方用药。设若如古先生所云:“在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疾病中,‘病机’方是真正唯一的‘本’。……所以,在中医临床中,在辨证论治精神的指导下,仔细、准确地分析掌握病机,针对病机这个‘本’,有的放矢的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方用药。”那么,试问不同的疾病而有相同的病机、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而有同一病机时,就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吗?这显然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如腹痛一病,其病机皆为六腑之气不通,不通则痛。但引起不通的原因又有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不同,我们已掌握了其“六腑之气不通”的病机,但如何“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方用药”呢?如此之例,不胜枚举。可见此论捉襟(?)肘,难以成立。除古先生“本”为病机说,还有“本”为病因、正气、脏腑等说,均不可成立。因为了解了上述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准确地确立治法,因此不是“本”。  相似文献   
2.
马启昕 《中医研究》1993,6(2):16-17
本文对张仲景辨汗法,从汗出、无汗及其内容、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评议,以为群汗是张仲景辨证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于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陇上名医、副主任医师席效东,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内、外、妇、儿各科均有心得,对于精神病的治疗也颇有效验。笔者随席师待诊数年,感受极深。今举精神病案二则,以飨读者。淫邪发梦案席某,男,32岁,干部,1989年10月3日初诊。患者素有咳喘宿疾,近年来,每遇入寐则梦飞不休,复寐复梦,连续不已。有时夜梦飞扬被地上群犬吠之难落,众医认为怪病,概莫能治,远道而来求席师诊治。师诊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厚而腻,时有泛恶,  相似文献   
4.
读医纠偏论     
国医之源,数两千年,国医之书,卷帙浩繁。古自三坟经典,今迄百家散论,歧黄为祖,仲景为师,丹溪、东垣、子和、景岳、修园均为大家。《内经》《伤寒》,立医之大旨;《丹溪手镜》《东垣十书》等各家精论,发医之幽微。令今之莘学,如鱼之在波,畅游无限。实乃医之运、学之幸也!但虽医之源流相贯,一脉相承,而各家争论,百派争鸣也蔚为现实。上溯《曲礼》,即有《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之分,中寻金元,刘张朱李,温热寒凉,滋补攻下,其争更成大观;  相似文献   
5.
<正> 朱丹溪曾言:“百病皆由痰作崇”。足见痰邪致病之广,且痰又为湿之所聚,湿性粘滞,易感而不易去,因而痰证临床治疗大多棘手。陇上名医、副主任医师席效东临证40余载,治疗痰证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席师侍诊,现略举几则,以飨读者。1 无脉案孙某,男,35岁,农民。1985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7d前外出赶车,夜晚露天歇宿而患病,初感恶寒身冷,头  相似文献   
6.
行药,就是在服药之后,通过散步或其它适当的活动,促使药力发散,使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