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先治  饶宝蓉  高晖  陈阳  林永胜 《中草药》2020,51(15):4003-4010
目的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多花黄精野生资源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和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索不同地理来源的多花黄精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扩增获得多花黄精ITS和psbA-trnH的核酸序列,与美国国家技术信息中心(NCBI)相对应的核酸序列比对获得多花黄精ITS2和psbA-trnH核酸序列。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用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Mega和DNAman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结果安徽青阳样品的ITS2序列为224bp,其余24份样品的ITS2序列均为225bp,福建泰宁的1份样品为620bp,其余24份多花黄精样品的psbA-trnH序列均为621 bp,2个序列分别存在7个和4个变异位点。采用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25份资源分为2个大的类群,湖南和贵州的5份资源种群聚为一类,其他20份资源聚为一类,遗传距离显示来自贵州花溪、剑河的样品和来自福建建阳的遗传距离最大;采用psbA-trnH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则无法将不同地域多花黄精资源区分开。结论系统发育和变异位点分析为多花黄精资源的进化研究、道地性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变异位点的分析可用于相关资源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解决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组培苗移栽后成苗率低、长势差和叶部病害危害等问题。方法 以多花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种商品基质和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沙、菌渣、草木灰为原料自行配制的6种基质,其中T5和T7基质中添加专用的育苗营养液。测定不同基质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叶部病害发病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基质理化特性与多花黄精组培苗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的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的成苗率、形态指标、生长量、评价指标和叶部病害发病率影响较大,不同基质容重与多花黄精组培苗株高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基质有机质含量同多花黄精组培苗全株鲜质量、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行配制的T5基质处理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形态指标、壮苗指数优于其他基质,植株生长健壮,未发现叶部病害。结论 自行配制的T5基质可作为多花黄精组培苗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