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陛,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慢性HBV携带者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12、24、48周血清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与突破率的差异,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第4、12、24、48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14.9%、51.1%、76.6%和97.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17.4%、63.0%、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部分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42.6%、57.4%、85.0%和1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7.8%、65.2%、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阴转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2.1%、4.3%和8.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4%、8.7%、13.0%和21.7%,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慢陛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0、2.1%和6.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0、4.4%、10.9%和17.4%,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阴转率与血清学转换率,两组各观察时段均为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第4、12、24、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26.1%、65.2%、91.3%和97.8%.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和生物化学突破病例.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肾毒性、骨髓抑制、横纹肌溶解或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HBV携带者近期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疏风解毒胶囊联合α-干扰素和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α-干扰素联合阿比多尔片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药物过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为(6.42±1.02)d,短于对照组的(7.37±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进展为重型或者危重型。(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头晕、乏力、咳嗽等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过程中,2 组患者的药物过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8.0% (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α-干扰素和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大鼠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通路、枯否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组、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组、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建模。建模成功后,对核苷酸组灌胃10 mg/kg拉米夫定,对干扰素组皮下注射5μg/kg聚乙二醇干扰素,对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病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FXRFGF19通路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枯否细胞极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iNOS、CD16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肝组织FXR、FGF1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核苷酸组、干扰素组、联合组血清HBsAg、HB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FN-α组,每组小鼠各15只。经尾静脉高压快速注射pAAV/HBV1.2制备HBV感染小鼠模型,IFN-α组小鼠在此基础上注射pKCMvint.IFN-α。于模型构建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ELISA法测定HBV血清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及IFN-α水平,qPCR技术测定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PD-1和PD-L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组小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炎症浸润,肝组织内纤维化染色减少。IFN-α组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FN-α组小鼠血清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AS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及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后血清免疫学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与病毒学、血清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AsC者41例,CHB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NC组)21例。NC组不治疗仅随访,AsC和CHB组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中每12周采集外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免疫学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21(IL-4、IL-21)水平,并分析免疫学细胞因子指标与病毒学、血清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AsC组、CHB组患者治疗前HBV-DNA、HBsAg、HBeAg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24周后 AsC组和CHB组HBV-DNA均下降(P<0.05),但AsC组和CHB组HBsAg、HBeAg指标变化不大(P>0.05)。治疗前,3组 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IL-21水平高于AsC和NC组(P<0.05);治疗12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sC组、CHB组IFN-γ水平均升高(P<0.05),AsC组、CHB组IL-4水平均下降(P<0.05),AsC组IL-21水平先下降后上升(P<0.05),CHB组水平持续下降。治疗中2例HBeAg阴转者治疗12周时血清IL-21水平上升。治疗前、后各时间点AsC组和CHB组中HBV-DNA与IFN-γ、IFN-γ/IL-4均呈负相关性。治疗24周后,AsC组和CHB组HBV-DNA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后,AsC与CHB组的HBV-DNA应答无差别。随着HBV-DNA下降,AsC组和CHB组IFN-γ、IFN-γ/IL-4水平升高,且与HBV-DNA均呈负相关,推测两组治疗均存在Th1型免疫增强,有益于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免疫力低下患者肺孢子(pneumocys-tis carinii,PC)感染率,为临床上HIV阴性患者合并PC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取71例HIV阴性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运用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法(gomort methenamine silver stain,GMS)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巢式PCR法检测标本中肺孢子。结果:7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GMS染色法检测出PC 2例,巢式PCR法检测出PC 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1.04,P=0.000);不同性别患者PC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字2=0.375,P=0.540);不同年龄阶段患者PC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字2=0.777,P=0.678)。肿瘤放化疗后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肝移植患者、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3.33%、26.67%、40.00%、42.86%、39.13%,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病例组感染率进行比较,各病例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本组病例PC感染率显著高于同期国外报道,与2009年国内报道感染率相当。结论:重庆地区HIV阴性免疫力低下患者PC感染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增强对该类患者是否合并PC感染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外周血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以T-SPOT.TB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以 Meta-Disc 1.4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425个病例,结核性脑膜炎232例。外周血组合并灵敏度为80%(95%CI:0.74~0.85),合并特异度为74%(95%CI:0.67~0.80),SROC 曲线下面积为0.8587;诊断比值比为15.50。脑脊液组合并灵敏度为76%(95%CI:0.70~0.82),合并特异度为83%(95%CI:0.77~0.88), 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7;合并诊断比值比为22.62。结论采用 T-SPOT.TB法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脑脊液T-SPOT.TB诊断准确性可能高于外周血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疏风解毒胶囊联合α-干扰素和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α-干扰素联合阿比多尔片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药物过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为(6.42±1.02)d,短于对照组的(7.37±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进展为重型或者危重型。(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头晕、乏力、咳嗽等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12例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治疗的112例感染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左西替利嗪、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白细胞及体温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荨麻疹应及时采取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本次采用的左西替利嗪、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白细胞值及体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CHBc组和CHB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NC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收集初次就诊和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样本,Treg、Th17细胞频率用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治疗前,CHBc组(18.58±10.79)Treg/Th17比值较NC组(6.26±3.29)、CHB组(2.68±1.39)高(P=0.000),NC组又较CHB组更高(P=0.000)。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CHBc、CHB组Treg/Th17比值均降低(P=0.000),且CHBc组(6.60±5.27)较NC组(6.26±3.29)、CHB组(1.09±0.72)高(P=0.000),NC组、CHB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86)。CHBc组(r=0.827;r=0.353;r=0.391)和CHB组(r=0.826;r=0.529;r=0.580)Treg/Th17比值与HBV-DNA、HBsAg和HBeA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调节CHBc的免疫应答,使Treg/Th17比值下降,从而促进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标志物的清除,远期可能有助于减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本研究证实CHBc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疗效佳、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