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荚膜是新生隐球菌的主要毒性因子 ,目前Chang等已克隆了 4种荚膜基因 :CAP5 9、CAP6 4、CAP6 0及CAP10。已知这 4种基因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都是必须的 ,缺失任何一个基因都会使新生隐球菌变成无荚膜表型。搞清荚膜形成的任何一个生理、生化机制都将在新生隐球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建立荧光蛋白作为标记与荚膜基因CAP6 0融合表达 ,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根据已知的CAP6 0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 ,上游为 5′ ATTGCTAGCTTCGA CAGACATTGAGCCCT 3′ ,下游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7岁。因指甲变黄6个月,趾甲变黄4个月,于2005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指甲均匀变黄,但未变形,4个月前发现双足趾甲也均匀变黄。3个月前发现双足跖部角质增厚伴瘙痒。  相似文献   
3.
细胞芯片检测新生隐球菌菌株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细胞芯片技术检测新生隐球菌菌株中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初步探讨丝氨酸蛋白酶在新生隐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来源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菌株36株,应用组织芯片构建仪制备菌株芯片,利用菌株细胞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菌株中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丝氨酸蛋白酶在所有菌株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7.0%(25/36),强阳性表达率在血清A型、血清B型、血清D/AD型分别为46.2%(6/13)、92.3%(12/13)、66.7%(4/6),在环境分离株、临床分离株及荚膜缺陷株中分别为55.6%(5/9)、82.6%(19/23)、25%(1/4).不同血清型及不同来源菌株中,以血清B型、临床分离株中的丝氨酸蛋白酶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菌株细胞芯片是检测致病性真菌样本成分的新技术;致病力强的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的丝氨酸蛋白酶表达最高,提示丝氨酸蛋白酶在临床菌株致病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掌部出现黄色扁平斑块1年余"于2004年12月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手掌沿纹理出现黄色的境界清楚的条状斑块,后逐渐增多,肘部伸侧亦发现黄色的略隆起的圆形结节.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高血脂病史2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对成人丘疹性皮肤念珠菌病误诊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83岁。因周身皮肤起红色斑丘疹伴瘙痒5个月余,头部瘙痒加重2个月于2005—08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先后就诊多家医院,均诊断为湿疹,先后给予开瑞坦片、多虑平片、雷公藤多甙片、中药、肤痒冲剂、派瑞松软膏等药物治疗,病情缓解。3个月后,头部瘙痒加重,继续应用上述药物,效果不理想。以湿疹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异常。皮肤科查体:躯干散在分布淡红色米粒大小扁平丘疹,直径0.2~0.4cm,可见少量细小鳞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并建立高效的新生隐球菌转化方法。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利用特定试剂使隐球菌在一定环境中能摄取外源DNA,并与电转化法进行比较;利用酵母质粒稳定性测定鉴定该化学转化方法的实用性。结果:用化学转化的酵母每μg 质粒DNA转化效率>1000个转化子,其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所用的电转化方法(每μg质粒DNA20-30个转化子)。结论:在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化学转化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部真菌感染指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限局性的单一器官感染和2个或2个以上器官(组织)侵犯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前者如肺念珠菌病、上颌窦曲霉病等,后者如播散性念珠菌病、真菌血流感染等。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部四川抗震救灾期间皮肤病发生情况,为部队在特殊情况下执行紧急任务时皮肤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抗震救灾某部1872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官兵中有1653人患皮肤病,患病率为88.3%。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虫咬皮炎、足癣、痤疮、股癣、夏季皮炎、花斑糠疹、日光性皮炎、湿疹、体癣和慢性单纯性苔藓所占比例较高。其中虫咬皮炎的患病率最高(为52.8%),足癣、痤疮、股癣、夏季皮炎、花斑糠疹、日光性皮炎、湿疹、体癣和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患病率依次为20.4%、10.3%、9.5%、9.2%、5.0%、4.5%、4.2%、3.8%和3.3%。结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昆虫性皮肤病特别是虫咬皮炎的发生更为显著,应高度重视高发皮肤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原发性皮肤曲霉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报道1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上曲霉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曲霉病,患者女性,41岁,左胫前2处相连的巨大黑痂,刮取物直接镜检有透明的分枝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粗细均匀的有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枝,菌种鉴定为土曲霉。  相似文献   
10.
顾菊林  温海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344-1344,1347
隐球菌是一种具荚膜的酵母样真菌 ,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隐脑多见于成年人 ,有关儿童隐脑的相关资料报道甚少 ,我院自 1993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儿童隐脑患者 8例 ,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8岁。被确诊为隐脑时病程 14 d至 1年 ,8例中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 3例 ,上呼吸道感染 3例 ,结核性脑膜炎 2例。发病前有鸽粪接触史 2例。本组仅 1例因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1.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7/ 8) ,呈进行性加剧 ,其中以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