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体外克隆表达C17orf77重组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初步探索该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观察其细胞系分布特征。方法以HepG2细胞cDNA为模板,PCR扩增C17orf77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32a(+)-C17orf77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C17orf77重组蛋白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重组蛋白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兔抗C17orf77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异性及检测效价。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C17o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获得C17orf77基因片段,成功诱导表达了C17orf77重组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C17orf77,ELISA检测抗体效价1∶1280000。不同浓度C17orf77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无明显增殖促进或抑制活性(P0.05)。C17o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均有分布。结论利用体外克隆表达的C17orf77重组蛋白可制备效价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多克隆抗体。HBV感染相关基因C17orf77在体外肝脏的间质和实质细胞,以及CD4+T细胞系(Jurka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与HBV感染的致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N%)和C-反应蛋白(CRP)与呼吸道病毒检出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03例呼吸道感染者自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一般资料、临床和其他实验室资料,根据患者病毒检出情况分为未检出组和检出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原学和WBC、LYN%、CRP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03份鼻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62.14%(64/103),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为26.21%(27/103);检出组患者咳嗽例数显著多于未检出组(χ2 = 12.898、P < 0.001),发病天数少于未检出组(t =-2.727、P = 0.008),CRP水平低于未检出组(t =-1.897、P = 0.016);根据C-反应蛋白值将患者分为3组:≤ 10 mg/L组、10~50 mg/L组和> 50 mg/L组,各组患者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48、P = 0.005),其中C-反应蛋白≤ 10 mg/L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77.50%(31/4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WBC、LYN%和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5、0.593和0.678,当CRP的Cut-off值为18.2 m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64.2%。 结论通过自动巢式多重PCR可检出多种呼吸道病毒。当呼吸道感染者早期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或WBC、LYN%、CRP水平均不高时呼吸道病毒检出的可能性高,可进一步选择自动巢式多重PCR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日咳鲍特菌和呼吸道病毒共感染患儿与百日咳鲍特菌单纯感染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特征的差异。 方法采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临床确诊为百日咳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42份,利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对42份标本定性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及其他17种呼吸道病毒,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检测结果和病例资料,按照病原体检出结果分为百日咳鲍特菌单检出组(简称单检出组)和百日咳鲍特菌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共检出组(简称共检出组)。 结果42份标本中百日咳鲍特菌单检出16份(38.10%,16/42),百日咳鲍特菌伴1种及以上呼吸道病毒共检出26例(61.90%,26/42);呼吸道病毒共计检出32例次,其中以人鼻病毒检出为主,共16例次(50%,16/32),呼吸道合胞病毒6例次(18.75%,6/32),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各检出4例次(12.50%,4/32),甲型流感病毒检出2例次(6.25%,6/32)。共检出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较单检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45,P = 0.661),而共检出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增高(t =-2.913,P = 0.019);与单检出组患儿影像学改变相比,共检出患儿影像学改变以肺炎为主(15/26、57.69% vs. 2/16、12.50%,P = 0.010)。共检出组患儿最高体温更高(t =-3.348、P = 0.030)、咳嗽持续时间(t =-3.141,P = 0.005)和咳嗽加重期更长(t =-4.748、P < 0.001),同单检出组患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检出组患儿住院时间(t =-4.123、P < 0.001)与抗菌疗程(t =-4.292、P < 0.001)均长于单检出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较于百日咳鲍特菌单检出的患儿,伴有其他呼吸道病毒检出的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恢复时间更长。在百日咳尤其是症状较重的百日咳患儿救治过程中需注意同时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克隆表达并纯化C70rf69重组蛋白,对C70rf6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PCR扩增C70rf69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Ni-NTA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扩增获得序列完全正确的C70rf69基因片段(自然变异体),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在非变性条件下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70rf69蛋白(含信号肽)含有PKC、CK2磷酸化位点和N-十四烷基化位点。结论成功的对分泌蛋白C70rf69进行了基因克隆、表达与初步纯化,为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黄与熟地黄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比较地黄与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血脂作用。方法:雄性C57小鼠ip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地黄与熟地黄分别以6,4,2 g·kg-1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2周,分别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地黄6 g·kg-1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地黄4 g·kg-1与熟地黄6 g·kg-1降血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地黄与熟地黄降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的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地黄比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祛湿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胃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西医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活血化瘀、祛湿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qd,用药6周,克拉霉素500mg,bid,用药2周,阿莫西林1000mg,bid,用药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丹参饮合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对照组的痊愈率为53.3%,有效率为16.7%,总有效率70.0%,Hp根除率77.8%;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85.5%,Hp根除率9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饮合藿香正气散加减联合西医疗法较单纯西医三联疗法效果好,体现了活血化瘀、祛湿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湿、痰、瘀是心悸的三大病因,而湿是源头.因此,治疗心悸应以化湿为主,辅以益气活血.化湿应以调脾为主,益气活血应重视宗气的作用,同时不忘安神.本文用自拟化湿益气活血汤加减,从调理升降、祛除湿浊,补益脾肾、祛湿定悸和通阳宣痹、祛湿化浊三个方面展示了从湿论治心悸的疗效.心悸是本虚标实之证,在辨证施治过程中,要把握好标实和本虚...  相似文献   
8.
湿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难治性。湿邪或流注于局部,或弥漫于全身,阻碍气机则疾病丛生,许多疑难杂症缠绵难愈均与湿相关。湿虽与脾、胃、肺、肾、三焦、膀胱等诸多脏腑有关,但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故祛湿当以调理脾胃为中心,兼顾肺、肾、三焦、膀胱。鉴于肝、肾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方面相辅相成的关系,治疗湿病应注重疏肝益肾以健脾祛湿。本文列举了从湿治病的疑难杂病四则。一是继承张炳厚教授五藤五皮饮治疗皮肤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脾祛湿、清肝凉血、清肺泻火等法治疗银屑病;二是中医内服外洗相结合,健脾祛湿、清肝泻火治疗外阴白斑;三是有别于诸医家注重清热解毒治疗扁平疣的常规,全程未见一味清热解毒散结药,唯以健脾益肾祛湿为法,于平淡之中见神奇,最终治愈扁平疣一例;四是结合中医清肝熄风治疗痉病的传统治疗原则,注重湿邪这一关键致病因素,舒肝健脾祛湿治疗痉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气阴两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口服甲钴胺片和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方联合通络外洗方浴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神经营养因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脑源性营养因子(BND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 0%和74.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T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IGF-1、BNDF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增加(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甲钴胺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DPN患者的IGF-1和BNDF表达,从而修复受损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17例不同类型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收集117例成人神经梅毒病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47例(40.2%),间质型神经梅毒19例(16.2%),实质型神经梅毒51例(43.6%)。实质型患者的平均年龄(50.12±10.35岁)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43.66±14.12岁)(t=2.564,P=0.012),且实质型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实质型患者脑脊液蛋白平均浓度为(67.14±30.57mg/dL),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的(44.97±37.99mg/dL)(t=3.117,P=0.002);实质型患者的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为91.8%(45/49)(2例未在本院检查),明显高于无症状型的53.2%(25/47)和间质型的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2,P=0.000;χ2=5.985,P=0.023)。无症状型中颅脑MRI或CT检查呈阴性者占80.0%,间质型中表现为脑缺血、脑梗死样改变者占50.0%,阴性者占41.7%,而实质型中表现为脑萎缩者占56.8%、脑缺血及梗死样改变占37.8%;间质型和实质型神经梅毒的误诊率达41.4%,其中以误诊为精神障碍者为主。结论实质型神经梅毒仍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异常率较高。对神经梅毒的高危人群行血清学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神经梅毒的分型管理对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