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 MI)的主要措施 ,对于老年 AMI病人的溶栓治疗 ,国内大多数医院比较慎重 ,认为此类病人溶栓治疗病死率高 ,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探讨 AMI病人进行溶栓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近几年我们对老年患者溶栓治疗进行改进 ,采用小剂量溶栓药物进行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急诊收住入院的老年 AMI患者 ,共 92例 (均符合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溶栓治疗组 40例 ,男性 2 …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经胸冠状静脉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评价其对CFR的影响。方法病例组选88例冠心病病人行PCI术后各植入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经胸冠状静脉窦二次谐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技术记录冠状静脉窦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注射双嘧达莫(潘生丁)后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正常对照组为门诊体检正常者30名行TTDE,记录冠状静脉窦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注射潘生丁后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结果病例组术前C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PCI术后24h和术前CFR值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CFR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6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与无再狭窄病人比较CFR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无再狭窄病人术后6个月C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PCI术后6个月CFR降低可能预示出现再狭窄。采用经胸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一可行的无创性评价冠心病病人CFR及介入治疗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用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安博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B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两组病人均随访治疗12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成12周随访情况,A组49例,B组48例。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7%,B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6%,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舒张压达标率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病人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控制率和达标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自1958年Sones通过切开肱动脉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s和Amplatz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加拿大Campeau及同事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5年Kiemeneji再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于术后24h、术后4周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行6min步行试验,评估无复流现象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血流正常组在术后24h及4周BNP值较无复流组显著降低(P0.05),LVEF、6min步行距离较无复流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1例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袋血肿8例,电极脱位7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3例,感知不良3例。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1958年Sones通过切开肱动脉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s和Amplatz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加拿太Campeau及同事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5年Kiemeneji再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腔内成形术,此后经桡动脉介人(PCI)术逐渐普及.我院自2001年1月至今已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540例,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是否置入支架视分支开口被挤压的情况而定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7.01%(2/67),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无症状者60例(89.6%),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3.0%),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7.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3.0%),再次行PCI术患者4例(6.0%)。结论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手术策略,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心房颤动动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心房颤动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2例)及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Pd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国外广泛开展 ,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 ,国内一些医院也在逐步开展此项技术。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共对 44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3 9例 ,女 5例 ;年龄 3 3岁~ 75岁 ;临床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9例 ( 2 0 .5 % ) ,不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 3 1.8% ) ,急性心肌梗死 18例 ( 40 .9% ) ,其他 3例 ( 6.8% )。1.2 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