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20例COPD患者分为发作组、缓解组和肺心组、非肺心组,测定IL-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群(共四项)和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COPD患者IL-2、淋转及CD3+率下降,NK活性代偿性增强,发作组与缓解组组间差异不大,若按肺心和非肺心重新分组,则七项指标在普遍出现异常的基础上,有五项组间差异明显,肺心组CD3+率、CD4+率下降更为显著,CD8+率升高,NK活性更高。结果表明,COPD在反复发作并演变成肺心病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五种鞭毛染色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细菌的五种鞭毛染色方法染色效果。方法用Ryu法、Ryu改良法、Blendon染色法、Fontana染色法、碱性复红法等五种不同鞭毛染色法对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染色,参照West提出的评分方法打分。结果五种染色方法中,Blendon染色法效果最佳。鞭毛清晰,形态良好,很少脱落,背景杂质颗粒少见,背景底色浅,易于观察。其次为Ryu红法,最差为Fontana染色法。结论Blendon鞭毛染色法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93株痢疾杆菌血清学分类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江苏省苏州地区痢疾杆菌进行血清学分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耐药谱。方法按细菌检验常规法, 痢疾病人粪便标本接种S-S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分离,用特异性抗血清鉴定分类,用14种抗菌约物纸片做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山93株痢疾杆菌,福氏志贺菌(B群)为本地区优势菌,占86%;宋内氏菌(D群)占9.7%;鲍氏菌(C群)占4.3%,在B群中以2a 型居多,为57.5%,1b型次之,为21.3%。药敏试验对一种及一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达98.8%,3种以上多重耐药菌为94.1%, 最多的对9种药物耐药。其中对四环素(TET)、链霉素(STR)、黄胺(SUL)、红霉素(ERY),痢特灵(FU)、氨苄青霉素(AMP)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8%、81.2%、77.7%、71.7%、70.6%和60%,对氯霉素(CMP)为50.8%,复方新诺明(COS)为36.5%。对庆大霉素(GEN)、先锋霉素(CTN)、丁胺卡那霉素(AKN)新霉素(NEO)的耐药率较低。所有93株试验茵对卡那霉素(KAN)、和妥布霉素 (TOB)均敏感。结论苏州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比率不断增加,要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及合理应用,并且要及时监测细菌的耐药动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球菌制剂SM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增殖效应及抗瘤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链球菌制剂SM(0.5KE/ml--0.015KE/ml)与正常人PBL共同孵育20小时,以MTT法检测经诱导后的人PBL的增殖效应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其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PBL与不同浓度的链球菌制剂SM作用20小时后,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且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随之增加,尤其浓度为0.125KE/ml时最为理想。其上清中亦能检测到较高水平的TNF-α,在0.125KE/ml--0.015KE/ml时与对照组相比,P值<0.01。结论:链球菌制剂别能增强SM的增殖效应及抗瘤活性,其作用与其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能同时表达两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为研制能有效防治结核病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利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将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该穿梭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PacI酶切线性化该质粒,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结果ESAT-6和CFP-10基因成功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经同源重组,成功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质粒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转染该质粒的AD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结论成功克隆了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了含IRES串连的ESAT-6和CFP-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PI)诱导肝癌细胞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形态学方法观察EPI对肝癌细胞SMMC-7721与乳腺癌细胞MD-231的促凋亡作用。结果EPI在体外诱导SMMC-7721和MD-231细胞凋亡,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EPI(10μg/ml)作用两种细胞12h后,S期细胞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EPI具有诱导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收集31例白血病患儿晨尿,10例患儿EDTA抗凝血。对照组取自未患白血病且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包括10例晨尿和12例EDTA抗凝血。用PCR法检测HCMVDNA。结果白血病患儿晨尿中检出2例阳性,对照组检出1例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和10%,两者之间无差异(0.75>P>0.5)。白血病患儿血液中,检出3例阳性,而对照组血液无1例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0%,两者之间有差异(0.025<P<0.05)。认为白血病患儿在急性期易出现HCMV活化现象,用PCR法检测HCMVDNA,可在临床表现出现前作出HCMV感染的诊断,但要注意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自患者体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及其抗原尿素酶B(ureB)体外表达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分离ureB基因,并经测序鉴定,所表达的抗原蛋白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Weslern blot证实获得ureB的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高表达的重组抗原蛋白,为ureB检测及Hp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EPS)细菌L型培养检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L型培养和常规培养,同时做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 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216例中细菌常规培养阳性130例(60.2%);细菌L 型培养阳性26例(12.0%);无菌生长60例(27.8%).26例细菌L型返祖到7种细菌,其中主要是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结论常规细菌培养在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时常会漏诊,细菌L型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其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并初步探讨PDT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甲苯胺蓝O(TBO)为光敏剂,He-Ne激光为照射光源,通过菌落计数来研究PDT对体外培养细菌的杀菌作用与TBO浓度的关系,及PDT对生物膜中细菌的杀菌作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菌对TBO的吸收来初步探讨PDT的作用机制。 结果当激光照射剂量固定时,PDT对体外培养细菌的杀伤作用随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优化的光动力反应条件,可使PDT对两种实验菌的杀菌率达到90%以上,且尽管大肠埃希菌对TBO的吸收多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但PD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作用强于大肠埃希菌。PDT对两种试验菌成熟和未成熟的生物膜中细菌的杀菌率作用差异不大,为20%~30%。 结论He-Ne激光联合TBO对体外培养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生物膜中的细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光动力作用更敏感,而这种光动力作用与细菌对光敏剂的吸收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