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贵州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贵州糯米藤Gonostegia hirta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 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贵州糯米藤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蔗糖(3)、表木栓醇(4)、木栓酮(5)、木栓烷(6)、齐墩果酸(7)、坡模酸(8)、常春藤苷元(9)。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糯米藤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变叶海棠中内生真菌,并检验其抗病原真菌,抗肿瘤,抑制蛋白酶活性。方法传统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采用杯碟法,MTT法,和BRpNA法测试真菌活性。结果内生真菌按形态学归为26类,其中Non-sporulating(27.0%),Alternaria(18.0%),Cladosporlum(12.8%),Pestalotlopsis(7.6%),Fusarlum(6.2%),Aspergillus(6.2%),Cunninghamella(4.7%)是主要群落。通过对ITS rDNA测序,确定了有活性Non-sporulating的种属。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5.6%的菌株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有活性,1.4%和2.4%的菌株分别具有细胞毒和蛋白酶抑制活性。结论变叶海棠内生真菌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对其进行了首次系统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3.
广西鸡屎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胶柱色谱、ODS 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广西鸡屎藤Paederia pertomentosa 全草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 2-二甲氧基-3,4-二羟基蒽醌,命名为鸡屎藤蒽醌(1)、鸡屎藤苷(2)、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3)、鸡屎藤酸(4)、鸡屎藤酸甲酯(5)。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 2~5均为首次从广西鸡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脂溶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了38,35,27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4.31%,83.09%,80.84%。3种秦艽花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西藏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59.33%)、醇类(14.53%)、有机酸(6.43%)、酮类(3.84%),麻花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8.24%)、醇类(17.51%)、有机酸(8.09%)、酯类(7.55%),川西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4.79%)、醇类(5.79%)、生物碱(17.03%)、醌类(16.60%)、酯类(2.78%)。其中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跟其他2种的区别较大,预示其药理活性的不同。结论: 通过对其脂溶性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与比较, 为开发利用秦艽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柏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柏科圆柏属植物香柏Sabina pingii var. wilson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香柏枝叶干粉用95%乙醇提取,采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罗汉松双黄酮甲(1)、5, 5″, 7, 7″, 4′, 4′′′-六羟基 (2′-8″) 双黄酮(2)、柏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槲皮苷(5)、异海松酸(6)、(7S, 8S)-3-甲氧基-3′, 7环氧-8, 4′-氧化新木脂素-4, 9, 9′-三醇(7)、12-羟基月桂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萆薢分清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3个中心就诊的痛风患者72例,区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总疗程12周。两组别嘌醇剂量:第1周100 mg/d,第2周起调整至200 mg/d并维持。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同步使用萆薢分清丸和安慰剂,一天2次,每次9 g。结果 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例和10例患者血尿酸<6.0 mg/dL,试验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不良事件、重要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萆薢分清丸可提高别嘌醇降尿酸治疗的达标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联合模型介绍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随访研究中,纵向数据和生存数据往往伴随出现,并且通常相关联,对纵向数据和生存数据单独分析可能会导致有偏倚的结果。联合模型同时处理纵向数据及生存数据,能够纠正偏差,提高参数估计的效率并提供有效的推论,是目前医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热门的方法。联合模型已取得较多进展,国内介绍及应用联合模型的文章较少。本文将从主要思想、基本框架、参数估计方法等方面对联合模型中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介绍,并基于R软件中程序包JM对艾滋病数据集分析,旨在阐明联合模型在处理医学随访数据中的优势,促进联合模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双花千里光中一个新的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藏药双花千里光Senecio dianthus地上部分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艾里莫芬-9(10),7(11)-二烯-8-酮-12-羧酸-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双花千里光苷A(1),5,7,4'-三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芦丁(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 均为首次从双花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伏劲松  林燕  韩贺东  胡海清  王晓玲 《中草药》2012,43(9):1724-1726
目的研究柏科圆柏属植物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香柏枝叶干粉用95%乙醇提取,采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罗汉松双黄酮甲(1)、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2)、柏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槲皮苷(5)、异海松酸(6)、(7S,8S)-3-甲氧基-3′,7环氧-8,4′-氧化新木脂素-4,9,9′-三醇(7)、12-羟基月桂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和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