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寒冷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ET-1)、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观察组;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为对照组,检测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观察组ET-1水平[(115.64±6.52)mg/L]高于对照组水平[(85.16±3.25)mg/L]、观察组IL-6水平[(189.31±13.94)ng/L]高于对照组水平[(168.23±14.17)ng/L]、观察组TNF-a水平[(223.62±13.91)pg/ml]高于对照组[(202.83±12.38)pg/ml]、观察组LP-PLA2水平[(20.19±10.86)IU/ml]高于对照组[(16.45±8.67)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冷刺激导致ET-1、炎症因子水平增加,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纳入的11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采取丹红注射液,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症状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作次数、维持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且研究组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效果更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促进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AF)时若心房激动经旁道前传可引起极快速的心室率 ,容易蜕变为室颤(VF) ,是内科急诊较常见的危重症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将我院近 1年来收治的 2例病人介绍如下 ,并浅谈治疗体会。病例 1:男患 ,4 4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 5年 ,加重 3h于 2 0 0 1年 10月 2 9日晚 9时入院。患者于5年前即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 ,伴胸闷、气短 ,无晕厥。每年发作 3~ 5次 ,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经休息可自行好转。发作间期如常。 3年前发作时曾在赤峰市医院诊为“室上速” ,经药物治疗无效 (具体不详 )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同时观察其对AMI患者血浆CRP、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AMI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80例、同期门诊就诊健康体检者45例入组。(1)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扩冠(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西药治疗,治疗组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用法:40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电图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2)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对照组血浆CRP、NT-proBNP水平。(3)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RP、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70%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药物过敏反应。(3)AMI患者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MI患者治疗后血浆CRP、NT-proBN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浆CRP、NT-proBNP水平,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维护心功能,对评估病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5月间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接受急诊PTCA及支架术与常规药物治疗病人住院及随访期间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衰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住院及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情况:急诊手术组1例(5%),药物治疗组18例(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②再次心梗:急诊手术组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再次心梗病例,药物治疗组3例分别于住院及随访期间再发心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③心性死亡:手术组无心性死亡。药物组死亡5例(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④心功能情况:按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组心功能均在2级以上,药物组心功能2级以上者48例(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急诊PTCA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高(95%),血管开通后达TIMIⅢ级血流比例高(100%),住院及出院后复发的心肌缺血事件(心绞痛及心梗)发生率低,心功能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推广应用,以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3 7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发热3d”而在当地门诊购买头孢氨苄胶囊口服 ,0 2 5g 次 ,3次 d ,2d后皮肤出现红色丘疹 ,伴皮肤轻微搔痒。在当地门诊询问后未予停药及对症处理。 2d后在丘疹上出现水疱 ,而于 1 998年 1 0月 1 7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 :T3 8 2℃ ,P1 0 2次 min ,R2 0次 min ,BP1 4 7 9. 3kPa。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浮肿貌 ,步入病房 ,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有多个大小不等水疱 ,尤以背部明显 ,整个背部皮肤融合成一个巨大水疱 ,尼氏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 ,左肺底可闻及少许小水泡音。心率 1 0 2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64例)。两组急性期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的临床表现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同时合并房性早搏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脏彩超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将120例房性早搏患者分为左房增大合房性早搏组(A组n=80例),无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B组n=40例).对比两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及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触发情况的比较.结果 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1(x2=20.44);左房增大患者中由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5(x2=4.083);由“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非房性早搏触发的阵发性房颤.结论 左房增大同时存在“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患者更易发生阵发性房颤,应早期药物干预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47例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7年3月147例置入Firebird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30个月,11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47例患者共置入Firebird支架279枚,手术即刻成功率100%,住院病死率0.6‰,靶病变血管重建术为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随访中未发现与Firebird支架相关的再狭窄依据,其中11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再狭窄.结论:上述观察显示Firebird支架能有效治疗冠脉狭窄,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减损心力衰竭(HFDEF)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HFNEF组(41例)与LVEF<50%的HFDEF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FNEF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脂血症、肥胖、胆红素升高、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方面与HFD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吸烟、肌酐升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房颤动、肺淤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EF组左心室肥厚明显多于HFDEF组,心脏扩大明显少于HFDEF组,QRS时限明显短于HFD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EF组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显著大于HFDEF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小于HFD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EF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率最高的3类药物分别是β-受体阻滞剂(61.0%,25/41)、利尿剂(48.8%,20/41)、钙离子拮抗剂(34.1%,14/41),HFDEF组患者分别是利尿剂(69.7%,46/6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62.1%,41/66)、洋地黄(51.5%,34/66).HFNEF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44%(1/41),高于HFDEF组的9.09%(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EF以老年、女性、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及冠心病者常见,易合并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其心室扩大程度相对较轻,IVST、LVPWT多增厚,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HFNEF使用率最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