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慢乙肝患者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慢乙肝患者经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疗法能够使慢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γ的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该疗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及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用放免法检测64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表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型肝炎及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又显著高于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而慢性迁延型肝炎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检测血清HA及PCⅢ对慢性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均具重要临床意义,并且血清HA及KCⅢ联合检测优于HA或PCⅢ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介绍了EB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EB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P)对蛋白激酶R(PKR)表达的影响;定位PKR与CP直接结合的区域。方法: 对Huh-7、转染表达CP的Huh-7及含有全长HCV复制子(replicon) Huh-7细胞株的PKR表达水平及干扰素(IFN)诱导前后replicon Huh-7细胞中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表达水平作比较;对CP与PKR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结合试验。结果: Replicon Huh-7中PKR表达水平高于Huh-7及转染表达CP的Huh-7;IFN诱导后PKR表达增加,且明显抑制HCV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的表达;PKR能与CP直接结合,依赖于PKR的N端1-180氨基酸(aa)。结论: CP能直接作用于PKR N端1-180 aa,导致PKR组成性激活,从而干扰PKR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CP与PKR的相互作用是HCV病毒蛋白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又一新的模式,在HCV持续感染及肝癌2者发病机制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唯一能够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和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在抗病毒药物中,核苷(酸)类药物对chb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在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株的出现给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些耐药株是在用药之前就存在还是由于用药而诱发的呢?这些核苷(酸)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亦有原发无应答现象,其原发无应答的原因何在?是否其感染的hbv本身就存在耐药株呢?在选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之初进行hbv耐药位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589例次手术患者中,155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75%;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剖腹探查手术和结肠手术感染发生最高;有56例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随访感染占总感染例数的36.13%,随访感染以Ⅰ、Ⅱ类手术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值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就越高;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SSI的真实情况;普外科SSI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SA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留取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SA医院感染154例进行分析。结果MRSA医院感染112例,其高发科室为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和血液感染。MRSA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是呋喃妥因(6.33%)、米诺环素(35.71%),其次是阿米卡星(62.03%)、利福霉素(68.37%),而对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90%-100%。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0.01)。结论MRSA存在严重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性;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了解MRSA的分布特点,对于及早发现MRSA医院感染,以便早期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2a型基因组E2区序列的一级结构及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RT-nPR)法从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一条约1100bp的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I、HindⅢ双酶切后连入pUC19载体中,转化感受态细胞,经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PCR法证实为阳性克隆后,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结果 测得约1100bp的核苷酸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HCV-1、HC-C2、HCV-BK、HC-J6、HC-J8相应序列作比较,显示分离株HCV在核苷酸水平上与以上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1%、64.2%、64.1%、86.9%、69.3%,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69.6%、70.7%、69.6%、86.2%、83.1%。结论 分离株(HCV-JF)与HC-J6同属2a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了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阳性细胞数。并观察了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2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感染两种主要监测方法对普通外科术后医院感染感染率的差异,探讨实施两种监测方法对普通外科医院感染感染率基线数据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1日-9月30日目标性监测医院普通外科1589例住院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2007年同期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普通外科2322例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1589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224例、249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10%,例次感染率为15.67%;明显高于2007年同期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2322例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2.45%,例次感染率2.9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强化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及部位的目标性监测,更有利于获得准确的医院感染基线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