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50例,根据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采取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NG-IUS组(78例)及对照组(72例)。LNG-IUS组在第1个月经周期的7d内放置LNG-IUS,对照组在宫腔镜电切术后不采取任何预防复发的措施。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息肉有无复发。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LNG-IUS组在月经周期改善、经期改善及经量改善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LNG-IUS组无复发,对照组9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明显高于LNG-IUS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274,P=0.004)。结论 LNG-IUS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月经情况并预防子宫...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自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掌跖脓疱病的中医治疗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标准化处理,采取药物功效归类、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掌跖脓疱病的中医内治多选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类药物;最高频出现的中药为土茯苓、生地黄、甘草;性味归经以味苦、性寒,归肝胃二经为主;用药模式关联规则分析中,频次较高的前三位为“生地黄-牡丹皮”“土茯苓-甘草”“金银花-连翘”;组合模式规则分析中,“牡丹皮→生地黄”“连翘→金银花”“白鲜皮→土茯苓”置信度较高;基于熵聚类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获得28个潜在核心组合及14个新方。[结论] 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常以清热祛湿为立法核心,选苦寒之药,归经以肝胃二经为主。处方中土茯苓、生地黄的运用,关联配伍中生地黄与牡丹皮、土茯苓与白鲜皮、金银花与连翘的使用极具临床及科研价值。挖掘数据中潜在的、隐性的药物组方规律,可推导出祛湿热兼凉血解毒的核心组合,为中医内治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研究与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思维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3-36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确诊的55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高血压患者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结论:高血压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及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