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血栓变化、炎性指标、脏器功能和病理改变等考察香丹注射液(Xiangdan injection,XDI)和清开灵注射液(Qingkailing injection, QKLI)联合用药在炎症血栓动物模型的治疗上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炎症血栓模型组,XDI组(2.5,5 mL·kg-1),QKLI组(5,10 mL·kg-1),XDI+QKLI组[(2.5+5) mL·kg-1,(2.5+10) mL·kg-1,(5+5) mL·kg-1,(5+10) mL·kg-1,每组10只大鼠。各组均腹腔注射给与相应注射液,每天1次,共4 d,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第2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造模,即先采用25 mg·kg-1角叉菜胶腹腔注射入大鼠体内,16 h后大鼠再尾静脉注射50 μg·kg-1脂多糖(LPS)。注射LPS 24 h后,各组大鼠测定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测定血小板(PLT)数量,测量血栓长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肝肾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及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肺、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观察脏器病变分级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LT数量显著下降,大鼠尾部血栓长度显著增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肝肾功能ALT,ALP,BUN含量明显升高,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肺、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XDI 5 mL·kg-1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和ALP含量(P<0.05,P<0.01),QKLI 5,10 mL·kg-1组大鼠血清ALT,ALP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XDI 5 mL·kg-1和QKLI 10 mL·kg-1单独用药均对LPS引起的肺脏病变损伤有明显减轻作用(P<0.05);XDI和QKLI合用后,明显降低大鼠的ALT,AST,ALP和TNF-α含量,尤其是XDI和QKLI合用(5+10) mL·kg-1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P<0.01),并且大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5),肺脏病变程度也减轻(P<0.05)。与部分相同剂量XDI或QKLI单用组比较,两药合用后,大鼠血清ALT,BUN,TNF-α含量和肝脏指数都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XDI和QKLI单独用药对炎症血栓模型大鼠的脏器功能和器质损害及炎症反应有一定改善作用和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后相对其单独用药,对于减少静脉血栓长度,改善肝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保护肺、肝、肾等脏器结构都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的成分,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植物在民间被作为草药和植物茶饮品应用的现象极为普遍.然而,研究发现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明确的毒性作用,其中的肝毒性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性方面的毒性却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就PAs的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方面的特殊毒性进行综述,主要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PAs特殊毒性的临床报道及动物实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所认为的影响PAs特殊毒性的因素及PAs特殊毒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鼠类过敏实验模型,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ingkailing injection,QKLI)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及影响其类过敏反应的因素,并对其致敏物质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不同品系的小鼠(ICR,昆明,BALB/c,C57)在静脉注射QKLI后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有所不同,其中ICR和昆明小鼠的类过敏反应较BALB/c,C57强。用生理盐水配制的QKLI较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QKLI诱导ICR小鼠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更强。当其剂量为临床2倍剂量时,部分批号QKLI可诱发明显或可疑类过敏反应,当剂量降低至临床等倍剂量时,所有批号QKLI均不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不同批号的QKLI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因此QKLI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机体不同体质有一定联系。不同溶媒可能影响QKLI的安全性。QKIL诱发类过敏反应具有批间差异性。另外临床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剂量。最后通过比较QKLI中不同成分和中间体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初步认为致类过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中间体板蓝根提取物和栀子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5.
补骨脂是传统的无毒中药,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其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使得其用药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仅根据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补骨脂肝损伤的毒性机制及相关作用靶点和有毒成分与临床出现的补骨脂药物性肝损伤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尚有一些补骨脂的潜在肝损伤成分及毒性靶点未被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毒理学方法构建药物性肝损伤和肝损伤预测模型,能够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有效提高毒性预测效率,为挖掘潜在毒性成分及相关毒性靶点提供新的工具。为了更系统地阐释补骨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的特点,挖掘补骨脂潜在肝损伤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而阐释其毒性机制,该文首先对1962—2021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补骨脂肝损伤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临床上补骨脂肝损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对文献中报道的补骨脂的物质成分和入血成分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前体内、体外实验发现的补骨脂肝损伤机制、靶点、相关成分进行梳理,总结目前已知的补骨脂中可能具有肝损伤的化合物;最后对目前采用网络毒理学构建的补骨脂肝损伤预测模型获取的补骨脂肝损伤成分及靶点预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E),定性分析马兜铃水提物(AFE)和马兜铃酸Ⅰ(AAⅠ)大鼠体内马兜铃酸类物质(AAs)代谢产物的差异。方法:该实验选取SD大鼠,分别连续灌胃给予AFE(110 g·kg-1·d-1)和AAⅠ(5 mg·kg-1·d-1)5 d,收集血清、尿液和粪便。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甲醇(含0.01%甲酸+5 mmol·L-1乙酸铵,A)-水(含0.01%甲酸+5 mmol·L-1乙酸铵,B)梯度洗脱(0~1.0 min,10%B;1.0~7.0min,10%~75%B;7.0~7.2min,75%~95%B;7.2~10.2min,95%B;10.2~10.3min,95%~10%B;10.3~12.0min,10%B),流速0.3 mL·min-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分析补骨脂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特征、临床特点、可能的危险因素、预后和转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PubMed,收集怀疑药品涉及补骨脂及其制剂的肝损伤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为196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7篇,涉及55例患者;发病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将近1∶2,年龄主要在21~60岁多因使用未经炮制过的补骨脂出现肝损伤;临床用药时间多在30 d以上;既往有肝病史、与有肝损伤药品联合用药时,易出现重度、致命性肝损伤;补骨脂所导致的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显著,占比近90%,且多为急性肝损伤,停药后积极治疗大多可好转。结论 女性、高龄、再激发现象、超剂量、用药时间长、使用未经炮制补骨脂者,均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随时监测肝功能,发现异常时及时停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BJJ)不良反应是否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挖掘其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分别选取XBJJ临床最高浓度的0.5,1,2倍进行类过敏反应研究,以判断不同浓度XBJJ是否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比较配制后存放不同时间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具体为配制XBJJ到不同浓度后,分别存放10 min,2.5 h,6 h,24 h后再给小鼠尾静脉注射;最后取选3 s,45 s,90 s 3个推注时间进行XBJJ注射,再对不同注射速度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结果:XBJJ在药物浓度高于临床推荐浓度时会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与配制后存放10 min比较,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的程度加重;另外,当XBJJ以3 s注射完时(注射速度达0.083 mL·s-1),其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最强。结论:XBJJ诱发的不良反应以类过敏反应为主。XBJJ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和注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其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加重。XBJJ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配制浓度、滴注速度,并现用现配,合理用药,对于提高XBJJ的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讨大黄剂量相关的肾脏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提取物高、低剂量组(16,2 g·kg-1,按照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10,1.25倍),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后,分析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以及尿KIM-1,NGAL,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肾脏OAT1,OAT3,clusterin等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黄低剂量组未见明显肾脏毒性。高剂量组可见轻中度肾脏病理损伤,其中雄性动物较重,伴有肾脏组织clusterin mRNA表达下调。高剂量组的常规肾脏功能指标血液BUN和CRE无明显变化,但尿液NGAL水平均较正常组提高51.53%,其中雄性动物增高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剂量组肾脏组织的OAT1,OAT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较大幅度增高,而高剂量组增高幅度较小。结果提示,大黄的肾脏毒性与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合理控制剂量。肾脏组织中与阴离子物质转运有关的基因OAT1,OAT3 mRNA在大黄造成肾脏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代偿性保护作用,但在高剂量水平其代偿作用较弱。此外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BUN,CRE对于大黄肾脏毒性的检出能力有限,建议增加尿液NGAL检测,有助于其肾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类过敏反应在首次用药后发生,与过敏反应需要抗原致敏后再次激发2个阶段的致病机制不同。该研究探讨2种中药注射剂诱导不同品系和性别小鼠发生的类过敏反应,为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在动物品系和性别上的选择提供依据。用ICR,昆明,BALB/C,C57小鼠进行2种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比较4种小鼠的敏感性,并比较雌雄性动物的差异。各小鼠均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8%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EB渗出量作为类过敏反应评价指标。在ICR和昆明小鼠上,2种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均在一定剂量下诱导出类过敏反应,在同种注射剂同剂量下ICR的类过敏反应更明显,说明ICR小鼠更敏感。只有1种注射剂在BALB/C小鼠上呈现出了类过敏反应,且反应程度较ICR和昆明小鼠明显减弱;2种注射剂在C57小鼠上均未诱导出类过敏反应。雌雄动物比较结果显示,1种注射剂雌雄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而另一种注射剂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敏感。因此,进行中药注射剂小鼠类过敏试验,ICR小鼠是较为理想的试验品系,应该作为首选动物;其次可选用昆明小鼠。BALB/C和C57小鼠敏感性较低,不建议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对小鼠类过敏反应显示有一定雌雄性别差异,雄性小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