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30例住院病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烧伤时间、不同烧伤指数(BI)血儿茶酚胺类(CA)释放量,以期了解病人的应激状况,同时测血糖(BS)和用放射免疫法测血胰岛素(SI)。结果表明烧伤后CA类释放是持续性的,且有休克和感染两个高峰(P<0.05,P<0.01);CA类释放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持续性增加,是正常量的两倍以上。休克期CA类释放如不增加,脓毒症阶段肾上腺素(E)与去甲肾上腺素从高值骤然下降,且低于休克期。提示:交感-肾上腺系统已处于衰竭状态,死亡似不可避免,而胰岛素分泌正常或相对不足。因此我们认为,CA类释放增加、糖原异生、胰岛β细胞分泌受抑制,是烧伤后全过程内分泌变化的主要原因。扩容纠酸、早期切痂预防感染以及使用抗CA类药物是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川芎嗪对烫伤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复制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并随机分成复苏组和治疗组,每组均在烫伤后2、4、8、12、24、48、72h等7个时相点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IL-8含量,并做血气分析,称肺全重,计算肺系数;切取肺组织标本,用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复苏组血浆IL-8含量在伤后2h明显升高,后呈下降趋势,但伤后72h仍高于正常,治疗组IL-8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明显下降;复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于2、4h有所下降,治疗组在伤后相应各时相点基本正常;肺系数值在伤后2h即升高,于伤后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治疗组在相应时相点均明显低于复苏组;肺脏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在伤后2~4h开始出现,8~12h最明显,24~48h逐渐减轻,治疗组肺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 IL-8参与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川芎嗪对烫伤早期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为:①改善微循环,减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②减少IL-8的产生,减轻肺组织PMN的浸润,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全身用抗生素对烧伤感染细菌有效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之勋  陈新寿 《安徽医学》2004,25(2):139-140
目的 研究烧伤感染细菌对临床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有效率。方法 收集 5年时间 ( 1988~ 1990 ,1992和1996)有完整资料者 85 8例住院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和 10年 ( 1988~ 1997)内重度烧伤 (TBSA 68.0 2 %± 16.4%)并发创面脓毒症 (n =2 0 1)患者死亡 (n =99)前血样 ,标本共同送作体外细菌普通培养。将所分离的菌株与同期所用的全身抗生素作体外敏感试验 ,总有效率以中度敏感、极度敏感表示敏感 ,阴性为不敏感 (耐药 ) ,所用的抗生素不在感染菌种范围之内为不符合。临床所选用的抗生素 ,1990年前以丁胺卡那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 ,1991年后 ,以头孢菌素类为主 ,且从第二代很快过渡到第三代 ,丁胺卡那霉素和喹诺酮类亦为同期首选用药。结果  681例作创面分泌物培养 12 67例 /次 ,阳性 1179次 ,阳性率为 93 .0 5 %。分离细菌 14 71株 (包括两个以上菌种混合感染 ) ,对同期全身所选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平均 2 4.6%,不敏感率占 3 2 .3 %,不符合率为 43 .1%。 99例血培养阳性 81例 ( 81.82 %) ,分离细菌 91株 (其中两个以上菌种混合感染者 10例 ) ,对所选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平均 2 4.4%,不敏感 (耐药 )率为 45 .0 5 %,不符合率为 43 .1%(创面 )和 3 0 .77%。结论 烧伤后感染细菌对临床全身应用抗生素敏感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我院烧伤科自1969年以来,共治疗各类烧伤住院病人近三干余例,总治愈率达96.7%,其中烧伤面积在30%以上的重度烧伤病人583例,治愈率为89.2%,达到世界烧伤医学的先进水平。在治疗烧伤休克、感染、创面的处理和用药方面,初步摸索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方法。现将几年来用于治疗烧伤效果较好的烧伤八号、十一号油膏及制痂酊剂“复方儿茶酊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1970~1995年的26年间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小儿电损伤118例,占总住院电损伤病人(533例)的2214%;占同期小儿烧伤住院人数(4509例)的26%,死亡4例,死亡率339%。1一般情况118例中,男93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37...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烫伤豚鼠早期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组织器官血管收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ET/NO比值发生了改变 ,参与烧伤早期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本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豚鼠烫伤早期血浆ET、NO及ET/NO比值的影响。材 料 与 方 法1.动物模型与分组 :豚鼠 10 4只 ,雌雄各半 ,体重 (30 0±2 5 )g(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 ,随机分为烫伤组 (48只 )、治疗组 (48只 )和正常对照组 (8只 )。质量浓度 2 .5 %戊巴比妥钠 (2 0mg/kg体重 )…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成功的抢救烧伤指数(BI)大于50的特重烧伤病人295例,治愈率为45.8%,大于81(儿童40.5)的66例,治愈率为34.0%。近来年又成功地抢救2例BI分别为89和73.5,且均伴有吸入性损伤的特重烧伤病人,现将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典型病例摘要例1.陶某,男,19岁,工人。因全身电石火焰烧伤1小时入院,躁动不安全身创面污染严重呈皮革样,伴呼吸道灼伤。烧伤总面积为97%(其中Ⅲ82%),经抢救60天创面封闭愈合,进入恢复期。例2.卢某,21岁,农民。全身沸油灼伤17  相似文献   
8.
烧伤病区感染菌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烧伤感染细菌1 35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统计近10年(1988~1997年)我科住院烧伤患者感染菌种的变迁并对临床用药进行评价.方法 10 年间共收治4 931例,对有完整资料的1 357例(27.52%),伤后不同时间,收集创面一个或多个部位分泌物;对疑有全身浸润性感染和并发脓毒症患者抽取静脉血,标本送作细菌普通培养.将分离出来的菌种以临床同期所用18种抗生素作体外敏感试验,平均敏感率以敏感、不敏感(耐药)和不符合表示.结果 1 357例共作创面分泌物培养2 875次,阳性2 673次,感染阳性率平均93.68%,得细菌3 164株,最多一年内出现38种;常驻菌以假单孢菌属为主(23.3%),克雷伯氏菌属自1988年出现后(2.2%)逐年上升,1994~1995年第三位(14.4%,14.8%),1996年跃居第二(18.3%),金黄色葡萄球菌降为第三位(17.2%).在一个标本中同时培养出2个以上混合感染菌893株,最多4个菌种,混合感染率逐年上升,平均28.22%;在严重烧伤(TBSA 68.02%±16.42%)并发脓毒症(n=201)而死亡的101人中,作血培养99次,阳性率为81.82%,阳性菌种与创面培养阳性菌周期限性变化基本一致;全身所选用的抗生素,对创面和血行感染的敏感率平均分别为24.6%和24.2%,不敏率32.3%和45.05%,不符合率43.1%和30.77%.结论烧伤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局部外用药未见实效,全身用药的敏感率甚低.血行感染以杆菌为主,与创面菌种的变迁有一致性.适时的选择用药,早期手术去除坏死组织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导管败血症是严重烧伤抢救过程中常见的医源性併发症,这种併发症在深部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例中不仅病死率较高,而且不易早期识别,因此,必须密切注意。为探讨导管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本文就我科自1979年元月至1980年11月收治的53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