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霍新凯  刘冠东  张杰 《山东医药》2011,51(50):71-71
患者女,7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h,于2011年7月30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痛苦貌,被动卧位。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下腹部压痛,以右下腹为明显,腹部叩鼓,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低位直肠癌病理、解剖认识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保肛术式。但目前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为达到根治目的,仍采用Miles术式。腹部人工肛门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精神、肉体上的打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众学者采取多种方法重建肛门括约肌,行肛门原位再造。现就近年来对手术方式的探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TERT 、CD44v6 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TERT 及CD44v6 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TERT 及CD44v6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 、53.66% ,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中的10.53% 、10.53%(P<0.01);hTERT 及CD44v6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 、86.67% ,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53.85% 、38.46%(P<0.01);hTERT 及CD44v6 在TNMⅢ、Ⅳ期大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2% 、82.35% ,明显高于TNMⅠ、Ⅱ期的54.17% 、33.33%(P<0.01);在生存期<5 年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 、77.27% ,明显高于生存期≥5 年的47.37% 、26.32%(P<0.01);hTERT 和CD44v6 在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及浸润深度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TERT 和CD44v6 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特别是在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和生存期<5 年组中有较高表达,说明两者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hTERT 和CD44v6 可以作为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hTERT和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的蜡块进行常规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hTERT及CD44v6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TERT和CD44v6在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NM I、II期和III、IV期、生存期<5年和≥5年两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及浸润深度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特别是在TNM III、IV期和生存期小于5年组中有较高表达,说明两者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hTERT和CD44v6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在我国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多,其中盲升结肠癌占20%左右,居第二位。近年来盲升结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一些患者往往以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发作,由于受阑尾炎症状的掩盖及经验所致,使结肠癌的漏诊率较高,延误诊治,影响预后。现结合我院17例表现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的诊治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低位直肠癌病理、解剖认识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保肛术式。但目前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为达到根治目的,仍采用Miles术式。腹部人工肛门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精神、肉体上的打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众学者采取多种方法重建肛门括约肌,行肛门原位再造。现就近年来对手术方式的探索综述如下。一、外括约肌重建1.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约肌术:1952年Pickrell等首先将该术式用于小儿肛门失禁的治疗,1956年我国张庆荣教授率先将其应用于直肠癌根治及肛门再造手术中。股薄肌为横纹肌,功能与肛门括约肌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