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适用范围。方法根据健康男性志愿者右前臂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桡骨远端三维模型。依据AO分型,在正常模型基础上人为划分骨折线,建立9种C型骨折前臂高阶四面体网格模型。在ANSYS 15.0软件中对9种骨折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应的应力,然后以等值线图的方式生成应力分布云图。结果由于腕部软组织薄,骨折块较多,夹板固定后,在100 N最大生理轴向载荷作用下,腕部的应力与其他部位比较明显偏大,压应力主要集中在桡腕关节处。C2.2、C2.3、C3.2、C3.3型骨折由于粉碎性骨折造成的骨折块过多过小,小夹板的骨折块固定效果较差;而对于C1.1、C1.2、C1.3、C2.1及C3.1型骨折,小夹板的固定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对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进行相关有限元研究,初步确定了其适用范围,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患者23例,失访1例,最终纳入22例(30足),男4例6足,女18例24足,年龄27~66 (50.59±11.95)岁。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足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跨度(第1、5跖骨头之间的距离)和软组织宽度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足部自觉疼痛情况。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4(6.13±0.85)个月。患者第1跖骨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足趾外观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患足未出现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足HVA、IMA、跖骨跨度、软组织宽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9例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8例行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17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术后6个月Johner Wruh胫骨功能,并探索年龄、骨折侧别、骨折类型、愈合时间、软组织损伤分级对胫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住院时间为(14.47±3.24)d,明显短于钢板组(22.84±4.39)d及髓内钉组(17.56±4.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76)周,短于钢板组(19.53±3.42)周及外固定组(18.47±3.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术后3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Johner Wruh胫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功能的恢复与年龄、侧别、软组织损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骨折类型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骨折类型越复杂、愈合时间越长,术后6个月胫骨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差(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采用外固定支架者住院时间较短,采用髓内钉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动力气囊压垫纠正桡骨远端AO C3.1型骨折手法复位后残余侧方移位的压强调整进行量化研究,验证其纠正侧方残余移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Imageware 13.0、Mimics 15.0、ANSYS Workbench 15.0等建模、分析软件,高效仿真模拟动力气囊压垫纠正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残余1 cm侧方移位,对纠正残余侧方移位距离与动力气囊压垫压强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气囊扎带约束载荷恒定情况下,在动力气囊压垫的压强调整过程中,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断端气囊压垫放置部位。纠正桡侧1 mm残余移位所需压强约为2.4 k Pa,纠正背侧1 mm残余移位所需压强约为1.3 k Pa。残余移位复位后,动力气囊压垫进行泄压,此时气囊扎带的恒定约束载荷与骨折断端的摩擦载荷可有效防止其再移位。结论在气囊扎带恒定约束载工条件下,智能气囊小夹板可通过动力气囊压垫进行压强调节,有效纠正桡骨远端AO C3.1型骨折手法复位后的残余侧方移位,并防止其再移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