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DCA循环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结果:提高了中药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满意度。结论: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用PDCA循环,能明显提高中药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学相长,保证了《中药化学》理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糖苷、1个酯、2个芳香酸、1个木脂素和2个甾体,分别鉴定为(-)-α-松油醇-β-O-β-D-吡喃葡萄糖苷(1)、(+)-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10E,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ate(4)、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5)、异阿魏酸(6)、倍半西班牙冷杉醇B(sesquipinsapol B,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 除化合物9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壮阳春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流动相: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320 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线性范围为1.0~3.5μg,平均回收率98.9%,RSD为1.91%.结论: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控制壮阳春胶囊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缬草属于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全世界对缬草的研究方兴未艾。西方缬草制剂中,只用Valeriana Officinalis作原料。主要被用来镇静催眠。在化学成分方面,研究最充分的是缬草所含有的挥发油类,含单萜和倍半萜两类,其中倍半萜有镇静的生物活性。环烯醚萜类也研究得较多,其中缬草素被证明具有镇静活性。另外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也有报道。药理活性有:镇静,抗焦虑,神经保护作用,抗癫,调节循环系统,抗抑郁,细胞毒和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解痉和抗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甾体类化学成分。方法 羊齿天门冬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羊齿天门冬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百部苷A(1)、天冬苷A(2)、小百部皂苷丙(3)、小百部苷B(4)、asparagusin A(5)、Asp-IV(6)、小百部苷C(7)、小百部苷D(8)、calonysterone(9)、5-deoxykaladasterone(10)、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1)、stachysterone C(12)、stachysterone B(13)、蜕皮甾酮(14)、β-蜕皮甾酮(15)、20, 22-异丙亚二氧基蜕皮甾酮(16)。结论 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背景:交联剂是支撑分子印迹聚合物骨架的主要单元,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否生物友好与交联剂的性能密不可分,但目前常用交联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还不明确。 目的:制备新型生物可降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分析其吸附性能和可降解性能。 方法:以丙烯酰化的聚ε-己内酯为交联剂,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等温吸附、Scatchard分析和动力学曲线研究其吸附能力,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体系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 结果与结论: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茶碱均有吸附能力,但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显著高于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的载药量为1.54%,包封率为12.48%,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和聚ε-己内酯二醇在观察时间内的体外降解率分别为6.60%和1.33%。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仅对目标分子有特异的吸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在模拟人体环境中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7.
背景:交联剂是支撑分子印迹聚合物骨架的主要单元,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否生物友好与交联剂的性能密不可分,但目前常用交联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还不明确。 目的:制备新型生物可降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分析其吸附性能和可降解性能。 方法:以丙烯酰化的聚ε-己内酯为交联剂,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等温吸附、Scatchard分析和动力学曲线研究其吸附能力,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体系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 结果与结论: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茶碱均有吸附能力,但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显著高于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的载药量为1.54%,包封率为12.48%,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和聚ε-己内酯二醇在观察时间内的体外降解率分别为6.60%和1.33%。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仅对目标分子有特异的吸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在模拟人体环境中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 从草麻黄根的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麻黄根素A(1)、麻黄宁A(2)、麻黄宁B(3)、麻黄宁D(4)、芹菜素(5)、山柰酚(6)、槲皮素(7)、二氢槲皮素(8)、3′, 4′, 5, 7-四羟基二氢黄酮(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阿夫儿茶精(12)、表阿夫儿茶精(13)。结论 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羊齿天门冬根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羊齿天门冬根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6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methoxynyasin(1)、(+)-nyasol(2)、(?)-4′-O-methyl-nyasol(3)、iso-agatharesinol(4)、gobicusin A(5)、4-[5-(4-hydroxyphenoxy)-3-penten-1-ynyl] phenol(6)、1-methoxy-2-hydroxyl-4-[5-(4-hydroxy phenoxy)-3-penten-1-ynyl] phenol(7)、gobicusin B(8)、1-O-p-coumaroyl-3-O-feruloyl- glycerol(9)、1, 3-di-O-feruloylglycerol(10)、丁香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阿魏酸(13)、咖啡酸(14)、反式松柏醇(15)、香草酸(16)。结论 除化合物212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甾体类化学成分。方法羊齿天门冬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齿天门冬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百部苷A(1)、天冬苷A(2)、小百部皂苷丙(3)、小百部苷B(4)、asparagusin A(5)、Asp-IV(6)、小百部苷C(7)、小百部苷D(8)、calonysterone(9)、5-deoxykaladasterone(10)、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1)、stachysterone C(12)、stachysterone B(13)、蜕皮甾酮(14)、β-蜕皮甾酮(15)、20,22-异丙亚二氧基蜕皮甾酮(16)。结论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