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病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肠道菌群失调是国内外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热点之一。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气机升降、调控脑肠肽和炎症反应等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肠道菌群恢复稳态。本研究基于脾胃学说理论,聚焦肠道微生态,从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脾胃学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角度浅析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颗粒联合路优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3年病房收治的UC伴焦虑患者,将其分为复方青黛颗粒联合路优泰治疗组和复方青黛颗粒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焦虑的UC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抗焦虑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中医保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复方青黛颗粒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及复方青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结肠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1及VEGF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F-β1及VEGF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复方青黛颗粒高剂量组TGF-β1基因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VEGF基因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方青黛颗粒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1过度表达及上调VEGF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取4只大鼠处死确定造模成功,余48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阳性药物治疗(SASP)组,青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造模后第3天开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实验第14天通过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青黛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1);青黛颗粒高剂量组血清IL-6I、L-10水平变化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黛颗粒治疗实验性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黛颗粒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MUC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治疗组(SASP,500 mg/kg)、青黛颗粒600、900、1 200 mg/kg治疗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共给药10d.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剖取其病变结肠组织,比较各组大鼠的DAI积分和CMDI评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UC2及iNOS基因的表达.结果:较模型组青黛颗粒900、1200 mg/kg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DAI积分和CMDI评分,上调结肠组织中MUC2的基因表达(2.06±0.70 vs 1.24±0.47;2.34±0.86 vs 1.24±0.47.均P<0.01),且青黛颗粒1 200 mg/kg治疗组能下调iNOS的基因表达(0.35±0.12vs 0.62±0.31.P<0.05).结论:青黛颗粒可能通过上调结肠黏膜MUC2的基因表达并下调iNOS的基因表达而起到抗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2,4(TLR2,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UC大鼠模型,将52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500 mg/kg),复方青黛颗粒低(600 mg/kg)、中(900 mg/kg)、高(1 200 mg/kg)剂量组,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分别每天灌胃给药1次至实验结束,第14 d(灌胃10 d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TLR2、TLR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复方青黛颗粒中、高剂量组TLR2相对表达量及高剂量组TLR4相对表达量与SA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复方青黛颗粒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可能与复方青黛颗粒抑制TLR2、TLR4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