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3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经腹膜外隧道、肛直角重建可控性造口术,对照组124例采用左下腹直接经腹膜造口术。观察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造口排便情况;排便前是否有便意;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一周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口感觉指标及自主控制排便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较传统直接经腹膜造口术有更好的控便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肛门右侧无痛性肿物4年余于2009年12月16日求诊入院.4年前患者洗澡时无意中发现肛门右侧肿物,大小约4 cm×5 cm,无任何伴随症状,肿物4年内未见明显增大,患者一直未行诊治.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无特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专科检查:肛旁右后侧,截石位的6-8点可见肿物隆起,皮肤表面无潮红,无破溃,无色素沉着,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边界清楚,大小与4年前相比无进行性增大,无压痛,侵及肛门外括约肌的皮下部和浅部.  相似文献   
3.
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38例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手术113例(81.9%),行腹腔镜手术28例(20.3%),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手术风险大。但只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灌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33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病人均经术中结肠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伤口换药后治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经术中结肠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痔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痔术后尿潴留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诱导、药物、热敷等多种途径缓解症状。但是诱导排尿效果不理想,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反应。而导尿法虽疗效确切,但易发生泌尿道感染。本文对痔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和评价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95例混合痔患者分为A组(101例)和B组(94例),分别采用外痔切剥辅助PPH和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在术后1d、术后3d、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对便血、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不适、肛缘肿物突出、肛门潮湿、肛门瘙痒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1周便血、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不适、肛缘肿物突出、肛门潮湿和肛门瘙痒情况均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肛缘肿物突出A组明显少于B组(P〈O.05)。结果表明,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具有对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且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是由有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细胞构成的,间质内含有玻璃样变的粗大胶原纤维条带及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伴有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其组织学特点与乳腺的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似[1].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国际病理遗传学分类才新列出了此种肿瘤,至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此类肿瘤的个案报道不超过20例[2].本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缺少影像学资料,本文通过介绍一例临床诊断为臀部巨大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一步探讨和了解该病,并提供其影像学资料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肛周佩吉特病并直肠中分化腺癌伴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肛周佩吉特病并直肠中分化腺癌伴黏液腺癌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肛门肿物脱出1年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乳腺外佩吉特病。查体:外阴皮肤完好,未见皮疹,肛周可见环周菜花样肿物,质韧,表面呈颗粒状,有少量分泌物,肛门指检触及肛周右侧肿物上缘延伸至齿状线上2 cm。完善盆腔MRI、活组织病理检查,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肿物直肠肛管根治性切除伴结肠造口术,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确诊为肛周佩吉特病并直肠中分化腺癌伴黏液腺癌,术后予化疗,症状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病情未复发。结论肛周佩吉特病并直肠中分化腺癌伴黏液腺癌临床少见,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黄膏、生肌膏联合地奥司明片分阶段治疗对混合痔术后止痛、消肿、减少渗血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28例实施混合痔手术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8例采用四黄膏、生肌膏换药联合地奥司明片分阶段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太宁膏换药及消脱止片治疗。观察2组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愈合情况、局部水肿、坠胀不适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92.6%,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肛缘水肿、创面愈合不良、肛门坠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使用四黄膏、生肌膏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